薰風第10期+彩繪李火增+聚珍獨家贈品 合購優惠
薰風第10期 如花綻放-日治摩登新女性 + 聚珍獨家贈送「昭和臺北電影街」數位上色海報
聚珍臺灣獨家贈送「昭和臺北電影街」數位上色海報一張(約49 x 35cm)
內頁
關於本集
發行人・主編: 姚銘偉
初見這三名出現在「記錄寫真之鬼」影山光洋鏡頭下的少女時(見下方留言處),我不禁懷疑有生以來對於「時間」這個概念的認知。
這張照片拍攝於1928(昭和3)年夏天的東京銀座街頭,三名少女手持涼扇、身穿就算出現在21世紀的時尚雜誌也毫不違和的優雅服裝、昂首闊步,彷彿就要從90年前的黑白街景中走進我身處的彩色現代,我甚至能感覺到她們輕薄的裙擺、褲腳正在隨風飄逸著。
在那個我們原本以為比現在落後、封閉的時代,長久以來被社會壓抑的女性為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美麗又瀟灑?本集以「如花綻放—日治摩登新女性」為題,便是受到這個疑問的啟發。回首彼時同為日本領土的台灣,早在1900(明治33)年,台北仕紳就已創立「天然足會」,提倡廢除婦女纏足的陋習,讓女性走向戶外,成為健康的近代國家一份子。
而出生後即是大日本帝國子民的新時代台灣女性,在新式教育的加持下,許多人得以在獨尊男性的社會中展露頭角,在各自的領域中散發光芒,甚至影響後世。在這些新女性當中,有台灣第一位女醫師、第一位女畫家、第一位女詩人、第一位女記者⋯⋯甚至還有人以「品味人士」之姿登上了全國性雜誌的封面。這些締造「台灣第一」的本土新女性,乘著大時代的浪頭,無懼地燃燒自己的生命,化為足以永傳後世的歷史詩篇。
隨著時間進入百花盛開的春季,別忘了這些近百年前的モガ(モダンガール・Modern Girl)們,也曾在美麗島上綻放自己的精彩人生。
目次
目次
● 關於本集(姚銘偉)
● 【月亮畫給太陽的情書】多謝・ありがとう(奈美)
時事
● 【野百合と桜】七転八起の台湾人生(丹羽文生)
● 【東京business発信】銀座的共享廚房(余承儒)
特集
● 有一種愛情叫姊妹伴—《花開時節》系列的女性情誼(楊双子)
● 開創新時代的台灣女性十傑(伊藤由夏)
● 日本のモダンガール考察(淺井カヨ)
● 平成摩登女子的實踐—淺井カヨ專訪(伊藤由夏)
● 日治青春女性服裝帖(鄭麗玲)
● 日治台灣女子教育的夢與現實(洪郁如)
● 摩登時代的勞動女性(鄭麗玲)
● 大正青春彼岸花—竹久夢二的耽美人生(陳譽仁)
● 從純純淺談戰前的聲音審美觀(林太崴)
● 女性做為創作載體,傳達世間萬物的堅強—中原亞梨沙(伊藤由夏)
專欄
● 【洛東抄】京都發大財!(蔡亦竹)
● 【台島拾歲】火の用心—近代台灣消防制度源流(陳坤毅)
● 【品‧和釀微醺】曲水之宴櫻花酒(錢睿靜)
● 【讀‧日劇】「半自白」下的「游旻哲造謠事件」(陳奕齊)
● 【日本語教師の独り言】熱の渦に巻かれた選挙期間(梅澤弘樹)
● 【台日美術漫步】倪蔣懷的藝術至寶(陳譽仁)
● 【流轉的日產】東本願寺台北別院(林俊昇)
● 【長物誌】洋魂和體—Canon Serenar 50mm F1.5 LTM(楊格)
● 【特稿】關於罐頭,你不知道的二三事(曾郡秋)
● 【書籍推薦】從前現代到現代的時代追求(凌宗魁)
彩繪李火增-找回昭和美麗臺灣的色彩 + 聚珍獨家贈品
攝影:李火增
編著:王佐榮
上色:臺灣古寫真
獨家贈送「盛進商行茶鋪」數位上色大尺寸(49cm x 35cm)海報
內容簡介
攝影作品不止是一種藝術資產,它同時見證了許多文化、歷史、事件的過程,後輩人有權利也有義務知曉前代人的努力,透過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信服的歷史照片,使我們對前人的足跡有比較直觀的認識。而「萊卡」相機是那個時代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同時也是上層社會的一種流行趨勢。「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22位臺灣籍攝影家,就是用「萊卡」相機記錄下當時代很多令人懷念、刻畫時代、引人深思的鏡頭,至今仍每每讓人幽賞不已。本書照片為留有大量作品且具特色的「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李火增所攝,並首次嘗試「古寫真上色」手法,將黑白年代鋪上動人色彩,讓這些平凡中帶有偉大時代意義的照片,呈現給普羅大眾,同時見證我們先輩們的博大精深。
李火增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建成町(今天水路一帶),父親李金恭是中醫師兼經營藥材。李火增是長子又具藝術天分,常跟鄧南光及張才一起外拍活動。1943年第一回「登錄寫真家制度」合格入選、同是「萊卡寫真俱樂部」成員之一。1958年,與被譽「臺灣新劇之父」的張維賢,合作攝製一部片子《一念之差》,李火增用他兒子李靖德的化名,擔任攝影人。李火增遺留近九千多張底片,目前由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整理保存中。
本書由臺灣古寫真上色在李火增先生黑白原作上以數位上色,經諸多專家考證,力求還原歷史真實面貌。
目錄
街景色
茶飯事
御祝典
風情畫
ISBN:9789869696449
規格:平裝 / 72頁 / 21 x 30 cm / 彩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