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跡坪:16處國定古蹟的文學跨界書寫(9/18出版)
內容簡介
《停跡坪:16處國定古蹟的文學跨界書寫》,邀請作家以紀實報導、散文、小說等不同敘事手法,揉合古蹟的時代背景、人文故事、建築特色、在地影響等進行創作。每一座古蹟都保存了時間,讓讀它的人,可以透過不同線索去理解。12位作家針對16處國定古蹟的創作,以文學的切角,與歷史、建築對話,是一種打開古蹟的方式,同時也暗示了,還有千千百百種不同觀看的方式,邀請大家走進古蹟。
本書特色
12位作家針對16處古蹟的文學創作,包含小說、散文等,古蹟成為場域,產生新的故事。另外也有藝術家萬向欣針對每一處古蹟繪製精細插畫,全書共有80個插畫,表現建築特色以及人文背景。整本書的設計由黃子欽統籌,整體視覺也非常具備收藏性。
作者簡介
廖振富
一九五九年出生於臺中霧峰,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臺灣文學館館長等,現任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特聘教授。著有《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晩清到二二八》、《櫟社研究新論》、《蔡惠如資料彙編與研究》、《林癡仙集》、《林幼春集》、《在臺日人漢詩文集》、《臺中文學史》(與楊翠合著)、《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文協精神臺灣詩》等書。
楊富閔
臺南人,生於一九八七年。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博士。著有《花甲男孩》、《故事書》套書、《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合境平安》等書,作品曾於二〇一七年跨界改編為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並獲第五十三屆金鐘獎年度最佳戲劇獎。
張郅忻
新竹人,生於一九八二年。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曾獲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等獎項。著有散文集《我家是聯合國》、《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孩子的我》、《憶曲心聲》,兒少小說《館中鼠》,長篇小說《織》、《海市》、《山鏡》及《秀梅》,以及研究專書《重寫與對話:臺灣新移民書寫之研究(2004-2015)》。
李秉樺
原居住於新北市蘆洲區,高中時就讀淡江高級中學,三年來往返蘆洲與淡水,後期搬到淡海新市鎮定居。曾任淡水社區大學講師教授文化攝影課程,獲多項攝影獎項,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淡水 Tamsui.com」。著有《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與滬尾戰役》。
邱常婷
臺東人,生於一九九〇年。畢業於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創作組,現就讀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等文學獎項,獲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青年創作補助。著有《怪物之鄉》、《天鵝死去的日子》、《夢之國度碧西兒》、《魔神仔樂園》、《新神》、《哨譜》、《仔樂園》、《瘦靈之詩》等作品。
徐禎苓
生於一九八七年。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畢業,現為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專長為中國現代文學、臺灣文學、散文創作、採訪與編輯。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著有散文集《腹帖》、《時間不感症者》、《流浪潮間帶》。
陳育萱
彰化人,畢業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現職彰化高中國文老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獲選美國佛蒙特工作室與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品入選《台灣民主小說選法文版》、《九歌109 年小說選》、《九歌104 年散文選》。著有短篇小說集《南方從來不下雪》、《那些狂烈的安靜》,長篇小說《不測之人》、《擦亮記憶的星辰》,散文集《佛蒙特沒有咖哩》(合著),繪本《在黑夜抓蛇》(合著)。
陳顥仁
臺中人,生於一九九六年, 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東華大學華文創作研究所, 現為中華民國建築師,從事公共工程監造工作。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國藝會出版補助及文學獎若干。創作以空間、物件、材料為座標,嘗試藉著建築的視角, 理解人的情感與世界的真實。出版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坡上的見證者》。
奧崴尼.卡勒盛
漢名邱金士,一九四五年出身於舊好茶。一九六一年離開家鄉外出讀書、工作,一九九一年重回舊好茶重建自己的家園並開始寫作,現從事魯凱族文史記錄。曾獲巫永福文學獎、金鼎獎、臺灣原住民短篇小說組首獎等,著有《雲豹的傳人》、《野百合之歌》、《神祕的消失》、《消失的國度》等。
葉淳之
本名葉怡君,臺南市人,畢業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深度報導記者、紀錄片導演、電視製作人等工作。著有《島嶼軌跡》、《思慕微微:走尋裡臺南》,合著《我們的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冥核》。
蕭詒徽
臺南人,生於一九九一年。畢業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曾獲第十二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等文學獎項, 經營個人網誌「輕易的蝴蝶」。著有《一千七百種靠近:免付費文學罐頭輯Ⅰ 》、《晦澀的蘋果 VOL.1》、《蘇菲旋轉》、《鼻音少女賈桂琳》、《葛莉蕬的安安》等作品。
謝鑫佑
臺南人,生於一九七七年。小說家、LGBTQ 平權社運人士,雲門舞集前任文膽。現主持Podcast 廣播節目「笨瓜秀 pourquoi show」。曾獲臺北文學獎小說優等獎、竹塹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全國巡迴文藝營創作獎小說首獎,多篇小說手稿於二〇二二年獲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著有長篇小說《五囝仙偷走的祕密》、《我的家在安康里》等。
目錄
一趟古蹟的時光行旅/文化部長 李遠
再生的另一種可能/文化資產局長 蔡濟民
有故事的建物就是古蹟/李乾朗
每一座古蹟都是一個伏筆/編序
林本源園邸/邱常婷《林妹、鰲魚宇倒爬獅》
蘆洲李宅/蕭詒徽《抓周》
陳悅記祖宅(老師府)/廖振富《期待陳悅記老師府的明天》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楊富閔《一個時間的地點:博物館的文學斷片》
臺北公會堂/楊富閔《從儀式到文字:打開中山堂的方法》
理學堂大書院/李秉樺《牛津學堂的誕生與馬偕的教育理想》
李騰芳古宅/張郅忻《以屋讀人:大溪李騰芳古宅》
金廣福公館/張郅忻《從未建成的牌坊,回望金廣福 》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徐禎苓《歷史的裂縫在對人招手》
霧峰林家/廖振富《故園花草有誰憐?獻堂先生的臨別一夜》
馬興陳宅(益源大厝)/陳育萱《益源大厝內的百年對話》
道東書院/陳育萱《道東書院奇遇記》
臺南水道/葉淳之《水之流,足之跡》
竹仔門電廠/謝鑫佑《姐婆》
臺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陳顥仁《影子透出橘紅色的光》
魯凱族好茶舊社/奧崴尼.卡勒盛《重回故鄉的回眸》
ISBN:9786263952232
出版社:文訊雜誌
規格:平裝 / 332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