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西班牙道明會士與天主教會在台灣的開端(1859–1959)
內容簡介
《奠基:西班牙道明會士與天主教會在台灣的開端(1859–1959)》是一部兼具宗教史、文化接觸史與殖民研究視角的重要著作。作者鮑曉鷗教授透過豐富的原始史料與細緻的分析,重新勾勒出天主教會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在台灣開展傳教事業的起點與發展歷程,展現宗教如何作為外來文明與在地文化相遇、衝突與融合的重要場域。
1859年天主教道明會士在台灣展開傳教活動,並非單純的宗教輸入,而是多重文明與歷史力量交會的結果。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雖同樣來自歐洲,但因歷史淵源與教義分歧,彼此之間競爭激烈;而他們與台灣社會的互動,也涉及清朝官僚結構、族群關係(如閩南人、客家人與原住民)以及不同宗教觀的碰撞。這段歷史不僅是教會擴展的記錄,更折射出一個小島如何被捲入全球宗教與政治的網絡。
傳教士們雖然不是人類學家,卻因為神學的培育,當他們置身於一個與原生世界截然不同的環境時,就搖身一變成為一流的觀察者和記錄者,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書信、報告與觀察筆記。這些史料不僅記錄了傳教策略、皈依者狀況與宗教實踐,也映照出傳教士內心的信仰掙扎與文化理解過程。透過這些文本,我們能夠深入了解當時的社會脈絡與宗教活動如何影響地方社會。
本書在史料運用上極為紮實,引用如《中國安南書信》、《道明會傳教事業》及《福爾摩沙道路》等刊物內容,結合道明會會士的親筆記錄與清代地方文書,勾勒出信仰實踐背後的人與事。不論是建立孤兒院、興建教堂,還是在原住民社群中傳教,這些活動都被放在更廣闊的歷史與社會框架中進行討論。這是一本兼具可讀性與學術價值的歷史著作,不僅重現天主教在台灣百年奠基的歷程,更引導讀者思考信仰、文化與權力如何交織並影響社會的歷史脈絡。
作者簡介
鮑曉鷗教授(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是歷史學家,也是國立臺灣大學外語系的特聘教授,自1990年起在該系教授西班牙語和西班牙文化。他的主要研究重點是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台灣的歷史,並出版了與該時期相關的大量文獻集(Spaniards in Taiwan, 2001‒2002年)和一本關於該時期的歷史書籍(《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2008年)。他也積極參與了基隆和平島西班牙道明諸聖堂(2012年)的發現。他也對現代西班牙、中國和台灣的關係很感興趣,這體現在最近出版的著作(Las miradas España-China,2017年)和本書(《奠基》,2025年)。⾃2017年起為⻄班牙皇家歷史學院在台灣的通訊院士。 譯者 吳君健在西班牙留學4年,在納瓦拉大學(Universidad de Navarra)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碩士,目前在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攻讀哲學博士。譯有《從內裏改變世界》(清泉出版社,2021)。
ISBN:9786264260039
出版社:南天
規格:平裝 / 266頁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