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內容簡介
他們的闖蕩與日常瑣碎,有時比大師傳奇更觸動人心
家族書寫 ╳ 攝影逸史 ╳ 李鳴鵰寫真 ╳ 沖印產業田野調查
★台北文學獎年金大奬★台灣文學金典獎 得主廖瞇
繼《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後,睽違五年,又見獨樹一幟之作
「對我爸媽來說,照相沖印是他們一輩子的工作,
而這一輩子的工作剛好也是沖印業的歷史。」——廖瞇
▌ 靠彩色沖印技術養大的女兒
▌ 竟對爸媽做了一輩子的工作一無所知
「在晚餐過後客人少的時候,一邊聽收音機一邊修片。他不急,一張一張慢慢來,眼角的皺紋,臉上的法令紋,那些細紋需要銳利的眼,穩當的手。阿美就沒法修片,她的手會抖。一張底片,小廖要修五到十分鐘,遇上畢業季,有時一天拍五十個,光是修片就得花上六、七小時。打烊後小廖拉下鐵門,繼續修,直到晚間十二點。」
一九七○年代,甫退伍的台北西門町青年小廖,與就讀大學夜校的宜蘭女孩阿美,同在天母的菱天大樓上班,兩人結識、相戀、結婚成家。之後憑藉在菱天習得的彩色沖印技術,闖南走北,開設手工放大的小工廠,頂下高雄的沖印店,趕上台灣彩色快速沖印連鎖店興盛時期;其間一度轉行種植香菇,遠赴中美洲多明尼加試身手……
小廖與阿美一路闖蕩拚搏,養活一雙子女。廖瞇透過訪談田調,記錄爸媽胼手胝足的歷程,寫下自己的歷史。當年燈下修片的身影,打相片機器嗡嗡嗡的聲響,俱化作女兒筆下文字的骨血與靈魂。
▌ 與張才、鄧南光並稱「攝影三劍客」
▌ 從少年修片師到創立沖印王國的李鳴鵰
「一九四六年,李鳴鵰在衡陽路上開設中美行時,本名鄧騰煇的鄧南光,也在同一條路上開了照相器材行,名為『南光』。張才的『影心』照相館則是在延平北路上。看著『南光』『影心』,再看『中美』,名字似乎反映了老闆的背景與性格。」
三叔公李鳴鵰原是從學徒做起的修片師,並因此接觸攝影。之後經過戰亂,遊歷於廣東、香港九龍,積累豐厚閱歷。戰後返台,李鳴鵰以〈牧羊童〉等作為人熟知,與張才、鄧南光並稱「攝影三劍客」。同時憑藉敏銳商業嗅覺,創立新中美,代理日本三菱相紙、軟片,之後設立菱天,再於快速沖印機引進後擴展為擁有兩百多家連鎖門市的「三上彩色沖印」。
橫跨攝影創作與照相沖印產業的李鳴鵰,是回溯小廖阿美生涯時一枚輝亮的名字,是台灣照相沖印產業的時代印記。李鳴鵰與小廖阿美參差對照,拼貼照映出產業的發展軌跡。
▌ 還記得消失在巷口的彩色沖印店嗎?
▌ 記述台灣照相沖印產業興衰史
「以前洗照片沒有門市,只有工廠,全台灣的底片都要寄到台北沖洗。『不急的坐火車,急的坐飛機,洗成照片再寄回來。』從前沒有快速沖印機,那時洗照片分成好幾台機器,每台機器都很大,一家公司有好幾個部門,上百人。」
柯達、富士、柯尼卡等多家軟片廠牌爭鳴;「它抓得住我」廣告宣傳詞響亮;照相館裡,一卷三十六張底片洗出後,小心翼翼一張張裝進附贈的小相本;加洗時,用蠟筆畫正字……。彩色沖印曾經如此深入我們的日常,數位時代來臨後卻又迅速消失,留下一段滿載共同記憶卻未曾被細究的逸史。
攝影不只是創作,更是生活記錄。本書訪談對象,除了小廖阿美,還涵括照相沖印產業不同時期、上下游各環節相關從業者,這些人大多不擁有攝影專業,大量沖洗的照片不屬於藝術殿堂,「但這些對他人不一定有意義的照片,我們卻會看著它笑、看著它哭。」
本書特色
✸ 平實中見深摯情感的家族書寫
✸ 記述時代夾縫間的庶民拚搏史
✸ 勾勒歷史洪流下的攝影家身影
✸ 爬梳台灣沖印產業的發展軌跡
名家推薦
朱和之 │ 作家
阮鳳儀 │ 導演
許俐葳 │ 小說家
陳佳琦 │ 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攝影評論者
陳珊妮 │ 音樂人
黃宗潔 │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鄧九雲 │ 作家
盧郁佳 │ 作家
簡永彬 │ 攝影文化工作者
(按姓氏筆畫排序)
專業好評
陳佳琦〈攝影如此庶民,故事不必偉大〉: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可以當成攝影逸史來讀,也可以當成家族書寫來看。攝影在這時代,由於被美術館所接納之故,常常被想像得偉大了。但其實攝影是如此庶民、如此凡俗,大多數的人使用它只是為了記錄生活,沒有什麼特別。書寫攝影更沒有特定的方法,比起偉人傳說,也許需要更多的常民歷史。就像這場因為李鳴鵰而開啟的追索,讀著讀著,最終觸動人心的,還是小廖與阿美的顛仆闖蕩、日常瑣碎。」
鄧九雲〈記憶裂縫中生長出的書寫〉:
「台灣沖印史、父母的創業歷程以及三叔公,是三條相關卻通向不同終點的素材。可想而知在田調與探訪的過程,自然累積出龐大的內容。廖瞇示範了書寫雕刻的功力,將豐腴的肉質一點點消去,剩下漂亮的骨幹與精實的肌肉,連稍微像『情感』的東西都幾乎全隱沒了。奇妙的是,儘管沒有一句會讓人立刻落淚的句子,但整本書順順讀完卻有一種被溫柔團塊深深包覆的感動。」
作者簡介
廖瞇
台北出生,高雄長大,靠父母洗照片養大。
大學讀了七年,曾就讀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
著有詩集《沒用的東西》、非虛構書寫《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曾獲第二十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二○二○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等。
瞇是細細地看,慢慢地想。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創作。
現以文字為生。
目錄
推薦序 攝影如此庶民,故事不必偉大 陳佳琦
代自序
1 雖然李鳴鵰是我的三叔公
2 西門町的小廖,羅東的阿美
3 少年修片師李鳴鵰
4 「三菱彩色」那棟樓 〔BOX:沖印廠作業流程與生態〕
5 李鳴鵰在做什麼? 〔BOX:「攝影三劍客」傳說〕
6 小廖開「洋洋」,阿美當老闆娘 〔BOX:家庭工廠起家的器材師傅〕
7 他們還不知道,彩色沖印就要飛起來了 〔BOX:「抓得住我」的軟片們〕
8 小廖種菇
9 小廖繞了一圈後回台灣 〔BOX:小相本的祕密〕
10 小廖阿美終於開了自己的店
後記 跟小廖去暗房
註釋
附錄 李鳴鵰、小廖與阿美、彩色沖印發展對照年表
謝辭
ISBN:9786264181846
出版社:遠流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 x 20 x 1.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