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的餐桌:36種臺灣滋味的追尋(初味如新版)(5/28出版)
內容簡介
陳淑華【島嶼飲食首部曲】
15周年初味如新版
◆36道家常料理散文:以家庭餐桌為田野,透過「尋常的口味」、
「歲時的滋味」、「時代的氣味」三個向度,細緻爬梳本土飲食文化。
◆25則私房菜譜:記錄母親的手路,訣竅提點,經驗傳遞。
◆22篇餐桌筆記:旁徵博引古今史料,探尋家常食物的文化路徑。
◆本書榮獲《開卷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獎
小小的餐桌,無邊的田野
牽動你我生命記憶的尋味之旅
這真是一趟又一趟不可思議的旅程。那些母親經年累月煮著的菜,我們吃來平淡無奇的菜,竟道道說得出故事,而自己偶爾下廚做的菜,雖稚嫩而無名,卻不知不覺融入自身成長的滋味,一個接一個的時代氣味也在其間穿梭流轉。
於是,從母親做的菜開始,在一段段舌尖味蕾的回憶裡,一則則田野文獻的爬梳裡,種種料想不到的網路世界的共鳴裡,一張屬於臺灣土地滋味的餐桌不知不覺浮現了出來……
〈PART1. 尋常的口味〉炒飯、湯麵、肉豉仔、筍乾、蕹菜湯……經年累月出現的飯菜,看似可有可無,但吃來卻有無法取代的味道。而白菜滷、扁魚肉羹、排骨飯……,儘管已成街頭小吃攤上的名物,但母親煮的總是多一味,有時是兒時的鄉愁,有時是母親的智慧……。還有,連走過美國南方與法國普羅旺斯廚房的油粕仔哲學與美味,也被嚐出來了……
〈PART2. 歲時的滋味〉沒有捲潤餅的清明節,沒有包粽子的端午節,沒有挲湯圓的冬至,是什麼滋味?有誰還記得立夏要吃蒲仔麵,七夕要煮麻油雞和油飯呢?一張平凡的臺灣家庭餐桌,因為母親,還守著祖先傳下的歲時滋味。清明的春,端午的夏,七夕的秋,冬至的冬,四時流轉,縱使光陰無情,餐桌卻有味!
〈PART3. 時代的氣味〉煎餃,煎啊煎,卻飄來兒時鄰居山東人家蒸籠裡的包子氣。餛飩湯、獅子頭還有牛肉麵,湯汁裡總浮著母親在江浙餐館打工的身影。莎莎醬在舌間沉澱著墨西哥電影《巧克力情人》裡既魔幻又遙遠的想像。數著一道道菜,二十世紀過去了,封閉的戒嚴時代已是過眼雲煙,全球化時代席捲,一張平凡的島嶼餐桌不知不覺也記下這些時代的氣味。
名家推薦
王宣一|作家
古碧玲|字耕農
徐 仲|飲食文化研究者
陳靜宜|作家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主人
盧怡安|飲食作家
韓良憶|作家
——(按姓氏筆畫排序)
暖心好評
王宣一 (作家,《國宴與家宴》作者)
「這本《島嶼的餐桌》,記錄的不止是作者家庭餐桌上的日常飲食,也敘說了臺灣六、七○年代典型的家庭餐桌上的故事,作者除附上簡單的食譜與製作的小撇步,還延伸出一篇篇旁徵博引的飲食典故,讓讀者更清楚的明暸這些食材或佳餚的孕育環境與來歷。我自己極嗜吃臺菜,在雜誌上推薦的美食餐廳小店一半以上都是臺菜餐廳或小攤,因此當我捧著這本書稿閱讀時,常常讓我飢腸轆轆到極點,想立刻拋下書稿到廚房去複製陳媽媽的菜色,當然如果能有機會到她家的餐桌上吃碗鹹粥更好,還有不能錯過筍乾、雞捲、白菜滷……。若能撒點油粕仔一定更香!」
陳靜宜 ( 作家,《喔!臺味原來如此》作者)
「《島嶼的餐桌》追尋家之味,是陳淑華飲食書寫的開端,溫柔樸實;第二本《彰化小食記》以探索家鄉小吃為核心,進而比較追究臺灣各地相關小吃,周詳細膩;第三本《灶邊煮語》則更大企圖地梳理比較閩客族群的飲食手路,我認為想要學好臺客菜,必須學會臺客語的烹飪用語,因為每字代表不同火侯與烹調技法,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也能從中理解臺菜的奧妙之處,此書為教科書等級的存在。讀者可透過作者島嶼飲食三部曲的演繹軌跡,開啟對臺味的探索與追尋之路。」
作者簡介
陳淑華
作家。彰化出身,現居板橋,曾藉《經典雜誌》與《大地地理雜誌》的採訪工作深入各地田野,接近各種不同地域與族群的文化與生活。近年更喜歡透過一些日常被忽略的事物,特別是食物,重新發現生活的可能性。
2009年第一本飲食書寫《島嶼的餐桌:36種臺灣滋味的追尋》(2025年推出修訂新版),獲開卷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獎。2013年再次以《彰化小食記》獲開卷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獎及文化部金鼎獎。2019年又以《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獲文化部金鼎獎,並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以上三書皆由遠流出版。
另有著作:《掌中天地寬》、《台灣原住民知識庫》(文字部分)、《噶瑪蘭族》、《風吹日炙:邱德雲的農村時光追尋》(文字部分)等。
目錄
初版推薦序 餐桌上的尋味之旅 王宣一
新版推薦序 從家之味開啟臺味探索之路 陳靜宜
自序 我家的餐桌,我的田野 陳淑華
Part1. 尋常的口味
蓬萊島上的炒飯香 【筆記】鹹飯比較親切
想吃一碗鹹粥 【筆記】古早味鹹粥
有祕方的一碗麵 【手路】適合煮大鍋麵的麵條 【筆記】大滷麵與魯麵
大口吃排骨飯 【手路】怎麼炸蛋酥與排骨
我要吃肉豉仔 【手路】家庭版肉豉仔的各種變奏
豬油的光芒 【筆記】豬油的力量
油粕仔的哲學與美學 【手路】炸豬油與油粕仔料理 【筆記】舊時代裡的豬油與油粕仔
包山包海的白菜滷 【筆記】辦桌菜
豪邁萬千的筍乾 【手路】炕筍乾
小管配清粥 【筆記】醬菜二三事
鱸魚湯的力氣 【筆記】鱸魚的真滋味
久違的扁魚肉羹香 【手路】煸扁魚乾 【筆記】扁魚知多少
母親的蕹菜湯 【手路】夏日菜湯
想要偷吃丸仔 【手路】製作丸仔的訣竅
Part2. 歲時的滋味
新春第一頓飯 【筆記】一碗「春」飯
煎菜頭粿過年 【筆記】做甜粿,吃甜粿
宛如春光的潤餅 【手路】準備潤餅菜料 【筆記】台灣潤餅考
初夏吃烏魚子 【筆記】烏魚宜蒜
立夏,記得吃蒲仔麵 【手路】炒蒲仔麵 【筆記】蒲仔麵從哪裡來
油飯與麻油雞的法力 【手路】蒸油飯與煮麻油雞 【筆記】愛情結晶的麻油雞與油飯
九月裡的「五月粽」 【手路】炸油蔥酥與炒料
封存在鍋甕中的冬至味道 【手路】雞血糕吸油法
來喔!燒ㄟ米糕糜 【手路】煮好吃的鹹米糕糜 【筆記】傳統的補冬法至還是要挲圓仔 【手路】挲圓仔與浮圓仔
天上人間的團圓 【手路】一品雞鍋的作法 【筆記】以前的圍爐
一道難以名之的年菜 【手路】燴什錦
多出來的「雞捲」 【手路】捲出美味的雞捲
Part3. 時代的氣味
來一盤雪花鍋貼 【手路】煎出酥脆鍋貼的祕訣
沒有修飾的獅子頭 【手路】怎樣做出鬆軟的獅子頭
第一碗牛肉麵 【手路】牛肉湯的作法 【筆記】媽媽吃牛肉了
請客人吃餛飩湯 【筆記】扁食與餛飩難分
一道清新的暖流 【手路】腐皮捲的內餡與外皮
十三年的可樂餅 【手路】不同口味的可樂餅 【筆記】可樂餅的身世
在地味的義大利麵 【手路】怎麼煮出彈牙的義大利麵 【筆記】解嚴中誕生的義大利麵
我的「莎莎醬」 【手路】怎麼做我的「莎莎醬」
今天還有咖哩飯嗎 【筆記】咖哩粉,還有番茄醬
ISBN:9786264181990
出版社:遠流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2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