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與台灣的國家認同
內容簡介
「只要我們對民主沒有失去信心,只要我們民主不脫離常軌,只要我們的法治秩序健全,兩千三百萬人終將把認同臺灣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因為臺灣是民主國家。命運掌握在我們手上的選票,我們用選票選自己的希望,選我們幸福的未來,我們相信我們自己。」
——李登輝
固執而叛逆,開啟台灣民主之路的關鍵推手
全景重構李登輝與島嶼的歷史交會
內有政黨對立與社會分裂,外有強權威脅與地緣衝突,
面對混沌未來,我們更需要重回李登輝的時代,
重拾在變局中堅守民主、在壓力下維護主體的政治智慧與歷史視野。
《李登輝與台灣的國家認同》是迄今最為專業而深入的一本李登輝傳記,作者蔡石山教授以歷史學者之筆,深刻描繪其個人成長背景、政治生涯與思想轉變,並評析他複雜而獨特的歷史角色。
本書也是一部剖析台灣歷史轉折的作品,呈現台灣人在過往頻繁的政權更迭下,如何面對身分轉換的掙扎與挑戰,並在曲折中逐漸生長出台灣的國家認同。
李登輝形容自己性格固執而叛逆,然而在旁人眼中,他也是善變之人,但他也在變中求存:他曾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青年,遠赴日本求學甚至踏上戰場;戰爭結束後,從出色的留美學者,走入國民黨體制,並以穩健的步伐,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他是台灣首任民選總統,提出生命共同體、兩國論與新台灣人等概念;卸任後,他脫離國民黨,投入倡議台灣主體意識。
他如南非的曼德拉一般,鑄成了台灣意識;如新加坡的李光耀一般,為台灣塑造了自己的認同;更如一八九〇年代菲律賓的黎剎,使台灣人能夠想像一個不受外國控制的獨立國家。在他生前,民主在台灣從抽象觀念走進了日常生活;在他身後,台灣的國家認同又將何去何從?
本書特色
本書為許多學校歷史與政治系所必讀之書,為研究李登輝與其政治思想不可或缺的參考。被稱為台灣民主之父的李登輝在其從政的生涯中,展現出多元而複雜的面貌,或許可以對照到每一個台灣人身上。
不同於許多學術論文的厚重,這本書讀起來不會晦澀難懂,有些地方讀起來宛如故事一般,卻又不失其專業性,與李登輝熟識的作者手上握有不少第一手資料,而這些素材在李登輝已過世的現在這個時間點顯得彌足珍貴。
如果要透過一本書認識李登輝這個人與其代表的時代意義,這會是最深入淺出的好選擇。
作者簡介
蔡石山
美國奧勒崗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執教於臺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和柏克萊分校以及阿肯色大學,亦曾擔任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期間不遺餘力推動研究臺灣海洋文化的淵源、吸取、轉承與發展,特別注重尋找世界三大主流文化——中國、日本、英美——如何匯聚交織成為當代臺灣核心文化價值的脈絡。除了無數篇以明代歷史和海外華人為題的論文之外,還著有多本專著,包括《永樂皇帝》、《明代宦官》、《海洋臺灣:歷史上與東西洋的交接》、《滄桑十年:簡吉與臺灣農民運動》、《臺灣的農民運動與土地改革,1924-1951》等。
校訂者簡介
許雪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專長為臺灣史研究,特別著眼於清代台灣制度史、家族史、日治時期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史、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口述歷史。
譯者簡介
曾士榮
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進盛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東京大學研究、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班肄業。
目錄
新版序
代序 許雪姬
前言
致謝語
第一章 李登輝誕生的台灣
第二章 一個台灣經濟學人的日本教育
第三章 受困於戰爭與屠殺的鉗口──李登輝的悲情歲月,一九四四 ─ 一九四七
第四章 一個學者的形成
第五章 皈依基督信仰、轉向國民黨的李登輝
第六章 初嚐權力
第七章 省主席與副總統時代,一九八一 ─ 一九八七
第八章 李登輝總統,一九八八 ─ 一九九三
第九章 領導台灣鞏固民主
第十章 結語
註釋
ISBN:9786269989218
出版社:有理文化
規格:平裝 / 408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