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臺灣貓






內容簡介
在陌生的城市裡,
最懂你心意的,或許是一隻貓……
一位年輕的德國講師初到臺北,搬進校園裡的老舊日式宿舍。窗外是潮溼的夏天、蟬鳴與街頭喧囂,屋內卻是與老鼠不期而遇的日常。語言不通、氣候陌生、文化差異……每一天都像新的挑戰,也像一場小小的冒險。
直到朋友送來一隻貓——稍白,牠原本只是驅趕老鼠的幫手,卻慢慢成為作者生活裡最重要的夥伴。稍白不輕易親近人,也不隨便表達情感,卻總在作者最孤單的時刻,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她。
這本書不是一般的「貓咪故事」,而是一段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生活散記。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以三十二個篇章,幽默又溫柔地描寫1989至1994年的臺北生活——那是臺灣歷史與政治轉型的年代,也是她第一次以異鄉人的眼光,真切看見這座島嶼的日常。她記下語言的尷尬、生活的插曲、街頭的聲音,也捕捉稍白對世界的好奇與倔強。
多年後,她以文字再次回到這段時光,譯者林敏雅以中文重現這樣的感受,插畫家Ila Tsou則以靜謐又生動的畫筆,把貓的神情、生活的氣息與歲月的細節補述出來。文字與圖像交織成輕柔而真實的世界,帶你看見異鄉與家鄉的微妙連結。
《異鄉人.臺灣貓》寫給每一個曾在陌生城市努力生活的人,也寫給正在尋找歸屬的你。有時候,改變人生的,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一隻自由、堅定、靜靜陪伴你的貓;一位異鄉人和一隻貓,用彼此的語言,慢慢讀懂彼此。家的意義,不只是住所,而是被由衷理解與接納。
真情推薦
「我用一個在臺灣生活的『老外』的眼光,記下那段日子。雖然當時我不可能完全明白身邊的一切,但能深深感受到,自己正在見證一場時代的改變。」
──本書作者 洪素珊
「這並不是一本觀光客視角的遊記,而是一位異鄉人與一隻貓——稍白——共同編織的日常記事。貓與人,兩種性格都略帶保留、甚至難以親近的存在,卻在彼此陪伴下,慢慢學會了如何在異地安頓自己。」
──書系主編 游珮芸
「書裡寫的是三十多年前的臺灣,但那份對地方、對人、對變化的感受,至今仍鮮明。她以一個『老外』的眼光看見的臺灣,既真切又溫柔,也提醒我,那些日常的小事其實都能成為記憶裡的光。」
──本書譯者 林敏雅
(按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特色
● 一段跨越文化的真實故事
以德國講師的視角,描寫她在九○年代臺北的生活經驗,從語言不通、文化衝突到逐漸融入,展現異鄉人的真實心境。
● 一隻改變人生的臺灣貓咪
稍白原本只是為了趕老鼠而收留的貓,卻成為孤單日子裡最重要的陪伴,揭示家的意義,往往是被理解與接納的感受。
● 文本、譯文與插畫三重共鳴
洪素珊以輕盈筆法描寫生活瑣事,處處流露細膩的幽默與洞察;譯者林敏雅流暢重現異鄉情感,搭配插畫家Ila Tsou的筆觸,讓閱讀更具溫度與畫面。
● 以文字記錄時代的轉變
書中背景為1989至1994年間的臺灣,正值社會與政治轉型期,透過外國人的觀點,看見臺灣的多元與活力。
作者簡介
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
長年從事文學翻譯與青少年文學創作。主修德語文學、漢學與德語教學,曾任職於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四年間,受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派遣,赴臺灣大學擔任德語講師。自臺灣返德後,定居於上巴伐利亞,專事翻譯與寫作。
譯介過多位來自臺灣與中國的重要作家,包括楊牧、張愛玲、艾青、張翎與哈金等人,其中部分作品與長年好友汪珏共同完成。此外也從事英譯德的工作,主要領域為非文學著作及兒童與青少年文學;本身亦創作多部青少年小說,並已在臺灣由左岸文化出版。
無論在翻譯或創作領域,作品都屢獲德國與瑞士文學獎項肯定。二○二四年,受邀擔任美國愛荷華州葛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的駐校作家(Writer in Residence)。
譯者簡介
林敏雅
臺大心理系畢業,留學德國特利爾大學,曾旅居日本、荷蘭多年,從事德、荷文翻譯工作。譯作有《小國王十二月》、《我是隻小小鳥》、《長椅》、《卡婷卡和她的寫作練習》、《我叫做小洋,我一點也不特別》、《鵝兄鵝弟》(星月書房)等。
繪者簡介
Ila Tsou(享想)
自由插畫家,現居臺中山間,偶爾下山當人。透過畫畫持續更新對自己的認識。享受獨處、遠行、赤腳在自然中踩踏;關心對所有事物的細微感知。
近期相關作品|繪本《在斯文里》,《怪奇校園事件簿1:魔法男孩的手指相框》、《怪奇校園事件簿2:分身精靈的粉筆畫》書籍插畫
IG: ila_Tsou_
ISBN:9789862944448
出版社:玉山社
規格:平裝 / 184頁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部分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