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日治初期臺北北門外影像(經手繪上色),收錄於《彩繪福爾摩沙探險島:19世紀臺灣的歷史色彩》。圖中豔陽高照,城門外戴著斗笠或拿傘的行人往來,右側可見覆蓋頭巾的日軍。
臺北北門是臺北城北端的城門,又名「承恩門」,往北通往大稻埕,在歷史上也是日軍征臺戰役於1895年6月7日進入臺北的城門。北門在日本時代拆除城牆後成為見證鐵路及道路交通要衝的地標,鄰近有鐵道部、郵便局、三井物產會社倉庫、大阪商船會社臺北支店、高石組本社等建築。
戰後1960年代北市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計畫將臺北城門全面改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北門因所在地即將興建高架道路預定被拆除(後來在各方奔走下繞道未拆)因而未被改建,曲折的成為唯一保留原貌的臺北城門,但旁邊的高架道路已嚴重破壞景觀。
2015年北市府拆除北門高架橋,北門重現天日,之後輾轉成為今日的北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