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瑋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盛康 入選 臺展第7-8回
今年我鼓起勇氣送交作品且幸運入選,沒有比這更令人開心的事了。
(今年は勇気を出して出品したのであるが幸に入選してこれ程嬉しい事はありません。)
1933年臺灣中央研究所農業部的農藝化學室裡,身穿潔白工作服的技手盛康(1884-卒年待考),興奮地向記者陳述以〈百合花〉(圖1)初次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以下簡稱「臺展」)的喜悅之情。說起來,盛康開始拜師、認真習畫不過兩三年前的事,他慶幸臺展的入選也許能讓老師市來栞(生卒年待考)感到欣慰!(註1)

好事連年,隔年盛康的另一件〈點綴南國天空之花(南國の空を彩るもの)〉(圖2)亦順利入選第八回臺展。(註2)兩件作品是盛康1936年因病返日前,唯二入選臺展的創作。1907年畫家來臺任職民政部殖產局,1912年轉職農業試驗場,自此至離臺前,都在總督府轄下的農事試驗單位進行科學研究的相關工作。(註3)舉凡臺灣的農具、土性調查、安南漆樹的栽培試驗等,都有盛康的身影參與其中。(註4)
這次讓我們且先聚焦畫家入選第七回臺展的〈百合花〉,一同發掘作品背後的小故事以及它所處的歷史時空。

臺展入選作〈百合花〉
〈百合花〉的畫面清新淡雅,大面積的留白將畫軸下方茂盛的百合花叢襯托得越加明晰,右上疏朗的空氣中點綴了隻蝴蝶。畫作如實勾勒百合在植物學上的形態特徵,不只畫它的六片花被,還畫百合花被的二重構造:內外各三瓣,由花萼演變而來的外花被,稍顯狹幅(圖3)。(註5)此外,〈百合花〉亦繪出葉的互生關係,以及葉片表面的平行脈(圖4)。對比1934年顏水龍的臺展出品作〈姬百合〉(圖5),盛康對植物形態細節的處理,顯得相當考究。



1929年農學專業出身、時任臺北第二師範學校教諭的加藤謙一(生卒年待考)出版《臺灣花卉園藝(臺灣に於ける花卉園藝)》,將百合粗分作山百合、鹿子百合、透百合、姬百合、笹百合、鐵砲百合。(註6)而盛康筆下的百合,花色白淨、作長筒狀喇叭形,更似加藤所謂鐵砲百合。由當代的角度觀之,畫中百合大約屬於以開白花為特點的鐵砲型百合品種群。臺灣常見的鐵砲型百合有高砂百合(即臺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圖6)及鐵砲百合(即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圖7),皆為臺灣原生種。由於兩者親緣相近,且高砂百合的形態隨環境高度變異,極不易借外觀區辨,故本文暫不做確切的物種推定。(註7)但我們仍大致知道,盛康畫的是鐵砲型百合,即臺灣原生的高砂百合或鐵砲百合。


高砂的白百合
1910年前後,隨著日本百合對歐美地區出口量的與日俱增,殖民政府也考量讓臺灣加入這條國際貿易的產業鍊。首要的第一步,自然是確認臺灣以人工培植百合花的可行性。而根據過去的經驗,百合花多作西方聖誕節及復活節的裝飾花卉,因此顧客特別鍾愛純白者。臺灣原生的鐵砲百合以及高砂百合,便成為試驗花卉栽培方法的候選品種。(註8)
1912年,也就是盛康轉職農事試驗場(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前身)那年,場內研究人員對鐵砲型百合的人工栽培研究已小有成果,並驚喜發現臺灣的產期能提早日本本島兩個月以上,這暗示了臺灣所具備的市場潛力。以往日本出口的百合,切花產期大多錯過當年度的聖誕節,僅能供隔年復活節使用;但臺灣產的鐵砲型百合將有望攻戰當季的聖誕節切花市場,分食原本由百慕達島早生種百合獨佔的利益大餅。(註9)
然而,世事多變,臺灣還來不及廣栽鐵砲型百合,歐洲大陸已深陷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百合鱗莖價格也隨之暴跌。殖民政府後來更鼓勵米、甘蔗、茶等主要農作物的在臺生產。種種因素下,臺灣百合大規模外銷的願景並沒有實現。(註10)儘管如此,盛康畫下〈百合花〉的1930年代,卻能見到愈多說明鐵砲型百合如何栽培的文字。例如《熱帶園藝》雜誌曾於1933年,介紹高砂百合的栽培方法,同時指出高砂百合成為了「流行園藝品」,名號轟動日本;《臺灣教育》雜誌早在1927年,便有文章將鐵砲百合列作常見的校園植物。(註11)由此可見,即便臺灣的鐵砲型百合未大量出口,仍做了一定程度的推廣、栽植,1930年代逐漸融入民眾的休閒日常。(註12)
文化的面向上,鐵砲型百合鮮明的白色花朵猶如代言臺灣的符碼,雜誌《萬壽果》曾刊登一篇以淡水河周遭為故事背景的創作小說,小說題名即「高砂盛開的白百合(高砂に咲いた白百合)」。服部衣山人描述臺灣風景的詩作〈夏雲奇峰〉則用「高砂百合」與竹床、鳳凰木、月下美人、椰子等,營造臺灣的初夏意象。(註13)盛康見證鐵砲型百合栽培方法的確立與普及,在上述的時代氣氛中畫出他的〈百合花〉。
餘論
1933年10月國島水馬(生卒年待考)透過漫畫(圖8)諷刺第七回臺展以寫實刻畫植物為題的眾多作品,其呈現方式若似「草花圖譜」,盛康的〈百合花〉便名列其中。但是細看〈百合花〉,當中多少隱含畫家科學專業下獨到的觀看角度,說不定反而豐富了臺展視覺感受的多元性。身為農事研究人員的盛康,不無可能在選材上受工作歷練影響,科學與美學、文化的經驗就這麼交織到了他的作品中。〈百合花〉的例子,或許也是未來深入探討科學研究到國家政策發展如何影響臺灣文化形塑的一個契機。

#名單之後338
註釋
- 〈盛康氏〉,《臺灣日日新報》,1933-10-25(夕刊2版)。〈盛康任臺灣總督府中研技師、七等、依願免本官,進退原議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87073。張哲維,〈盛康履歷表〉,名單之後:臺府展資料庫。
- 青山茂,〈臺展を見て〉,《臺灣教育》第288號(1934-11-01),頁47-48。作品譯名參酌〈點綴南國天空之花〉作品簡介,名單之後:臺府展資料庫。
- 〈盛康任臺灣總督府中研技師、七等、依願免本官,進退原議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87073。張哲維,〈盛康履歷表〉,名單之後:臺府展資料庫。
-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臺灣之農具》,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1。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所,《農事試驗所特別報告:第14號嘉義廳土性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所,1922。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報告:第11號安南漆栽培試驗 第2回報告》,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37。
- 陳學文,〈百合分佈情形、性狀及其品種分類概說〉,《種苗科技專訊》第12期(1995-06),頁5-7。
- 加藤謙一畢業於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農學科選科,具備一定的農學知識基礎。〈加藤謙一(任府師範學校教諭)〉,《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17001。加藤謙一,《臺灣に於ける花卉園藝》,臺北:新高堂書店,1929,頁168-171。安倍輝吉,〈本島に於て将来有望なる百合栽培〉,《臺灣農事報》第73號(1912-12),頁19-22。
- 臺灣的百合可區分為鐵砲型、亞洲型、東方型三大類。鐵砲型百合以白色花為主,合瓣有清香。參酌戴廷恩、李文立、許圳塗,〈原生台灣百合及鐵炮百合形態及分子標誌變異之研究〉,《臺灣園藝》52卷1期(2006),37-51。陳學文,〈百合分佈情形、性狀及其品種分類概說〉。〈臺灣原生鐵炮型百合之篩選〉,農業部農業知識庫,網址:https://kmweb.moa.gov.tw/knowledgebase.php?id=422026(點閱日期:2025-05-01)。植物命名資訊參酌〈Lilium formosanum A.Wallace. 臺灣百合〉,臺灣物種名錄,網址:https://taicol.tw/zh-hant/taxon/t0086885(點閱日期:2025-05-01)。〈Lilium longiflorum Thunb. 麝香百合〉,臺灣物種名錄,網址:https://taicol.tw/zh-hant/taxon/t0074590(點閱日期:2025-05-01)。
- 安倍輝吉,〈本島に於て将来有望なる百合栽培〉,《臺灣農事報》第73號(1912-12),頁19-22。
- 同上註。
- 三宅清水,〈高砂百合に就て(その一)〉,《熱帶園藝》1卷1號(1931-01),頁39-43。
- 馬場弘,〈高砂百合の栽培〉,《熱帶園藝》3卷10號(1933-10),頁353。根本幾之助,〈學校園の草花に就いて〉,《臺灣教育》第201期(1927-09),1927。
- 三宅清水,〈高砂百合に就て(その一)〉。三宅清水,〈高砂百合に就て(その二)〉,《熱帶園藝》1卷2號(1931-02),頁39-43。三宅清水,〈高砂百合に就て(その三)〉,《熱帶園藝》1卷3號(1931-03),頁39-43。馬場弘,〈高砂百合の栽培〉,《熱帶園藝》3卷10號(1933-10),頁353。〈球根の栽培に就いて〉,《臺灣農林新聞》第19期(1937-07)。
- K生,〈高砂に咲いた白百合〉,《萬壽果》1卷1期(1935-04),頁68-73。服部衣山人,〈夏雲奇峰〉,《臺灣の水利》9卷4期(1939-07),頁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