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Taiwan的課本,《臺灣三字經》

【你讀過made in Taiwan的課本-《臺灣三字經》嗎?】

近年關於課綱、以及「國文」教育中的文言、白話比例總是各方爭論不休。
教育之所以重要、而成為各方人馬必爭之地,正是因為教育形塑、甚至決定了孩童及青少年如何認識世界、認識怎樣的世界。而這當中,容易被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便是「啟蒙教材」。

臺灣的傳統啟蒙教材最早成於清國時期,最晚則出版於二十世紀末,歷時三朝百年,題材主要可分為六大類:三字經體、千字文體、韻對類、詩歌類、尺牘類、雜字類。
這些早期的「課本」具有傳統文學與民間文學的美感,不僅見證不同時期的教育方針、國族觀念、事物演變等特色,也由於教學上使用臺語、客家話,保存了臺灣語言的發音和語料,延續了臺灣語言的生命。

《臺灣三字經》的開頭「爾小子,生於斯。地理誌,宜先知。」就展現做為「生於斯」的臺灣人,必得先了解臺灣事的概念。作者王石鵬是新竹人,當他還是臺北師範學校的學生時,就決心撰寫一本「臺灣學」的兒童教材,於是趁著服喪期間爬梳資料,仿《三字經》的體裁寫成《臺灣三字經》,在1904年出版,成為百年來最重要的臺灣自編傳統童蒙教材。寫書的時候,他還只有24歲呢!

藏書界竹野內豐大作,來看阿公阿嬤是讀什麼冊長大的:
《取書包,上學校:臺灣傳統啟蒙教材》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