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獨步於藝術畫境──灣生畫家吉田吉

撰文│吳姿儀(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吉田吉 入選 臺展第6、9回

1965年10月,畫家吉田吉在京都站前的丸物百貨五樓畫廊舉辦了他第十回的個人畫展,並留下與速水文彥夫妻(註1)難得的合影。本文將由這張照片作為起始,認識這位曾在臺灣大放異彩的畫家──吉田吉。

圖1. 吉田吉第十回個展於京都站前「丸物」百貨的五樓畫廊舉辦,吉田吉與速水文彥夫妻合影。由右至左:吉田吉、速水文彥夫人、速水文彥。 圖片來源:《台湾協会報》,133號(1965-10)。

1912年(明治45年)5月7日吉田吉出生於臺中豐原,少年時期進入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簡稱臺中二中)就讀。畢業後,吉田吉選擇遷往京都,進入關西美術院與黑田重太郎(1887-1970)、林重義(1896-1944)兩位老師學習西洋畫。(註2)

根據吉田吉的好友新村出所撰寫的推薦信中可知(註3),吉田吉自1926年以來,便以新人之姿在各種展覽會中展露頭角,成績亮眼。1932年吉田吉以作品〈ブリツヂのある風景〉(有橋的風景)入選第六回臺展西洋畫部。

圖2. 吉田吉入選第第六回臺展作品〈ブリツヂのある風景〉。 圖片來源:《第六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這件作品被陳列於西洋畫部的第一室內。(註4)從作品畫面中,可以看見蜿蜒的鐵路一直延伸到盡頭,中間穿越鐵道天橋與月臺。號誌燈與電線桿前後佇立,畫面整體線條柔軟而和諧,光線與筆觸都十分簡潔流暢。作品左下角留有吉田吉的落款「1932.10.15 J.Yoshida.吉」,「J.Yoshida」為吉田吉讀音的縮寫。

1935年《臺灣日日新報》刊登5月4日至12日在臺灣教育會館即將舉辦臺陽美展的消息。從報紙以及第一回臺陽美展目錄中可見,吉田吉共有五件作品入選展出,包含〈船(B)〉、〈山〉、〈濱人〉、〈六甲山〉、〈船(A)〉等作,又與森島包光、蘇秋東獲頒臺陽賞的殊榮。

圖3. 除了陳澄波、李石樵入選帝展的畫家之外,吉田吉作為新進畫家與陳德旺等共同在第一回臺陽美術展發表作品。 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35-05-09(7版)。漢珍數位《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

對於這位畫壇新人,《臺灣日日新報》記者野村幸一是這樣評論吉田吉在臺陽展的作品,他說:

像技巧相當熟練的作家,材質感很美,觀點很有趣。好像用不透明水彩(gouache)在水彩畫紙(whatman)上描繪,效果特別好,可能是伊藤廉(1898-1983)的崇拜者。(註5)

野村幸一所提及的畫家伊藤廉,與吉田吉的老師林重義同為日本獨立美術協會創會成員。而吉田吉則是「臺灣美術聯盟」主要成員之一(註6),該會於1934年成立,延續日本獨立美術協會的主張理念,試圖脫離官方展覽而獨立創作,與臺陽美術協會在1930年代對於臺灣美術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註7)值得一提,之後成為臺陽美協會友的畫家呂基正(1914-1990),於1935年也曾前往東京獨立美術研究所學習繪畫技法,並師從林重義與伊藤廉。(註8)由此可見,臺日畫家透過美術團體在繪畫發展的新時代上,相互交流與傳佈的過程。

1935年2月21日至29日舉辦的第一回大東會展覽,吉田吉以作品〈山〉出現在展覽會的入選名單之中。(註9)而同是以「山」為畫題的作品,吉田吉的作品〈冬の桝形山〉(冬之桝形山)入選第九回臺展。這幅描繪日本桝形山的風景作品,透過吉田吉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山脈的輪廓曲線,表現出桝形山間的沉靜與穩重。山腳下的樹林,藉由不同的線條與色調變化感受到冬天裡自然的生命力。左下角留有創作時間「1935」;右下角則隱約可以看見畫家落款的字跡「士」,推測應是「吉」,但受到某些原因而不完整。

圖4. 吉田吉入選第九回臺展作品〈冬の桝形山〉 圖片來源:《第九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冬の桝形山〉局部,筆者推測吉田吉落款處。

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吉田吉在榮町的菊元百貨舉辦個人畫展,被稱為本島首次最小作品展(註10)。此次展出作品有五十六件,其中有五十件為超小幅的油畫作品,充分展現吉田吉在小件作品上純熟的繪畫技法。

1940年,吉田吉決定淡出畫壇,轉而追求個人畫境,開始修讀人類學、考古學等哲學思想,並鑽研古陶磁的研究。日本戰敗後,吉田吉因遭遇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而留下後遺症。即便如此,吉田吉仍不放棄追求藝術理想,獨自步行於自我與病痛間的磨練,所幸身體逐漸好轉,繼續開拓嶄新的藝術領域(註11)。

或許對於吉田吉而言,他對於藝術創作的熱情不曾枯竭,即使曾經淡出畫壇,抑或是身體遭受過病痛,卻仍持續朝向創造自己的畫境邁進,這正是他所綻放的生命意義。

(本文撰寫時受到新村出記念財團協助,特別致謝。)

#名單之後246


註釋

1. 根據京都高等工藝學校(現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的卒業者名簿可知,速水文彥於1921年(大正10年)3月自京都高等工藝學校圖案科畢業,曾於在校期間參與校內社團濟美會。之後進入竹中工務店名古屋支店設計部任職,是一名工藝建築師。《京都高等工芸学校一覧 昭和9至10年》,京都:京都高等工芸学校,1935,頁197。村上宇一,《済美会々員名簿 大正12年11月末日現在》,京都:済美会,1923,頁107。

2. 新村出,〈吉田吉画伯支那古陶彩画展〉,《新村出全集第十四卷》,東京:筑摩書房,1972,頁540-541。

3. 同註2。

4. 〈第六回臺展入選目錄〉,《臺灣教育》,第364號(1932-11),頁93。

5. 〈臺陽展を觀る 臺灣の特色を發揮せよ〉,《臺灣日日新報》,1935-05-07(6版)。中譯見《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28。

6. 〈臺展の中堅作家 臺灣美術聯盟を結成 繪畫、造型、美術、彫塑に 文藝部を加へ四部制〉,《臺灣日日新報》,1934-12-10(7版)。

7. 白適銘,《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9,頁212-213。

8. 林麗雲,〈山的脈動──臺灣山岳畫與山岳畫家呂基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頁58。

9. 大東會是提供全國初中學校圖畫教職員出品的美術展覽會,因此推論吉田吉具有教職員身份。但由於吉田吉在總督府職員錄當中未有相關條目紀錄,因此推測吉田吉可能並非本名,待日後進一步考證。《美術年鑑 昭和十一年》,東京:美術年鑑社,1936,頁60、63。

10. 〈吉田吉氏の個展〉,《臺灣日日新報》,1935-12-21(夕刊2版)。

11. 同註2。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