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邁向未完成的道路──白山公男對於藝術與教育的追尋

撰文│蕭亦翔(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白山公男 入選 府展第2回

「我們為了能有更優良的教育、充分完成自身的職責,再加上追求自我實現,而創辦了此份《未完成》。並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專屬我們同人的刊物。

……同人各位,請踴躍地發表個人思想、研究、其他教育上的煩惱以及關於兒童的研究吧!我們當然會有錯誤的想法以及不知道的事情,但以此作為修正、解決之處,便會進步。

同人們,請深刻反省吧!

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尋求著光明的未來。」

──白山公男,〈同人の奮起を望む〉(註1)

1934年一份由在臺日本人公學校教師所創立的刊物《未完成》發行了,這份刊物中乘載著青年教師對於教育與藝術的抱負。但或許是教學工作繁忙,《未完成》發行了六期之後,同人們已經略顯疲態。這時撰文鼓舞眾人的,便是任教於新竹州大溪公學校、年僅二十歲白山公男。

圖1. 《未完成》第五至八號的封面。 圖片來源:臺灣學數位圖書館。

自幼成長於桃園的白山公男,小學校高等科畢業後,進入臺北第二師範學校就讀。在三年制講習科的求學期間,白山公男不僅僅學習關於教育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加入了北二師的繪畫部,直接受教於石川欽一郎,並在第五回北二師繪畫部展覽會中,展出了〈赤い塀(紅牆)〉一作。(註2)在北二師──一所培育眾多畫家的學校中,白山公男心中關於教育以及繪畫的種子逐漸成長與茁壯。

1932年,17歲的白山公男懷著對於教育滿腔的熱情,回到了桃園任教。不久後,與福山進、谷口二郎、吉野桃男等人一同創立了同人刊物《未完成》。這本關於兒童學校教育雜誌,全數使用謄寫版印刷,未對外大量販售。

雖然形式簡單,但是內容卻一點都不馬虎,除了同人近期動態的分享,尚有新竹州美術展評論、公學校中關於圖畫以及音樂教育心得,以及官方所舉辦研究會相關記錄。除此之外,同人們甚至自己作詞作曲,完成了《未完成》同人的會歌。(註3)

圖2. 《未完成》同人會歌,由南條智和作詞、宮本正次作曲。
圖片來源:臺灣學數位圖書館。

而白山公男全心投入的並非只有這本教育刊物,自北二師畢業後,也未停下手中的畫筆。這時候的白山公男以地方美術展以及在野美術展覽會為中心,入選過的展覽會,包含了新竹州美術展,以及北二師時期的師長石川欽一郎為中心的臺灣水彩畫展。(註4)

1936年,白山公男從新竹州大溪公學校轉任桃園第一公學校,雖然仍是在桃園的公學校任職,但到了桃園第一公學校可以說是對於白山公男繪畫生涯的一大轉機。攤開1936年桃園第一公學校職員名單,裡面可見簡綽然、呂春成、簡明春等臺籍畫家,這些畫家們大多數已經有入選臺展的實績,並且在各式地方、在野美術展也都有出品經驗——對於白山公男而言,正是向教育以及美術界前輩請益的最好機會。

圖3. 1936年桃園第一公學校職員名單。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職員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或許是曾入選臺陽展的簡綽然介紹,白山公男在轉任桃園第一公學校後,便以〈橋と建物〉一作入選第二回臺陽美術展覽會。而後又以〈木ノ間ヨリ〉以及〈花〉連續三年入選,使自己的繪畫生涯再往前一大步。(註5)

不分臺、日籍畫家間的交流,持續地匯聚地方美術能量。1939年,呂春成、簡綽然、白山公男、簡衍慶、黃岳陽等任職於新竹州的教師們成立了「桃園街美育研究會」(註6),儘管目前未見這個團體的詳細活動內容,但從「美育」、「研究會」等名稱判斷,此研究會應與《未完成》相似,是透過成員間的相互交流、討論,提升學校中的美術教育。

透過積極地參與民間美術展覽會,再加上畫家間良性競爭,白山公男終於在1939年第二回府展以〈果物〉一作入選。這年已經是白山公男任教第七年,不過他也僅僅是24歲的青年教師而已。府展入選的〈果物〉是西洋畫中常見的靜物畫,畫面中的圓桌上,擺放著形似葡萄的水果,而右側似乎是以貝殼代替圓盤,上面擺放數顆大小各異的水果。

圖4. 白山公男,〈果物〉,1939。
圖片來源:《第二回府展圖錄》。

不過在入選第二回府展之後,可能因為教育工作逐漸忙碌,再加上時局因素,這是白山公男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入選臺灣官辦美術展覽會。而後白山公男持續深根桃園地區公學校教育,直至戰爭末期才轉任新竹國民學校,並隨著戰爭結束而引揚回到日本。

戰後,《未完成》同人福山進以及池田正明(後改姓為吉野正明),都成為獨當一面的西洋畫家。白山公男雖然未真正地走入藝術領域、成為專職的畫家,但仍懷著青年時期在《未完成》中寫下的滿滿熱誠,持續於山形縣的教育界耕耘,追尋著自己的教育理想。也許對於白山公男而言,比起在美術界功成名就,如何教育以及美術交織的路徑,才是他真正希望完成的人生路途。

#名單之後352

註釋

1. 白山公男,〈同人の奮起を望む〉,《未完成》7號(1935-12),頁3-4。

2.〈繪畫部〉,《芳蘭》5號(1932-02),頁151-153。

3. 南條智和作詞、宮本正次作曲,〈未完成同人會歌〉,《未完成》7號(1935-12),無頁碼。

4.福山進,〈州展より見たる州下の圖画〉,《未完成》8號(1936-01),頁4-15;福山進,〈州展を評す〉,《未完成》5號(1935-02),頁33-34;〈臺灣水彩畫展 今年は十囘記念展で 內容は可成り充實〉,《臺灣日日新報》,1936-11-20(夕刊2版)。

5.相關入選紀錄可參見蕭亦翔、張哲維編,《裝飾臺灣的春天:1934-1945臺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24-06。

6.白適銘,〈日治時期美術團體年表〉,《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頁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