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22日,臺灣舉行首次官辦民主選舉

1935年11月22日,臺灣舉行第一次州、市、街、庄議員選舉,也是臺灣史上首次官辦民主選舉。
經過1921年開始進行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總督府發布地方制度改革相關法,並在1935年11月7日進行總選舉告示,有意參選者可以前往各指定地點登記。事前並舉辦多次模擬投票、開票講評。報紙上也常常刊登選舉宣傳標語。例如地方自治、神聖一票等等。

1935年11月22日上午八點,臺灣史上第一次選舉正式展開,當天不到五點半就有選民在投票所外等待,選舉會場外也豎立著各候選人的看板,候選人和助選員努力向前往投票的民眾拉票,氣氛熱烈。在官方全力動員宣傳及教育下,並在各地舉辦多次模擬投票,民間從普遍不知選舉為何物變成熱門話題,最後投票率竟高達九成以上(市會議員92%、街庄協議員97%)。

雖然首次選舉的資格有諸多限制,例如只有25歲以上、獨立生計並繳納一定稅額的男性才具有投票權,且議員只有一半是選舉產生,另外一半維持官派,但這次選舉對於臺灣仍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圖為今昔對照1939年李火增紀錄日本時代投票的情況,臺灣人和日本人候選人旗幟飄揚。

也來看看臺灣史上首次官辦民主選舉當天的小故事吧-「100%投票率的奇蹟」

1935年11月,日治下的臺灣正在舉辦臺灣史上第一次官辦民主選舉。

11月22日投票日,新竹郡役所內電話響個不停,各地投票狀況不斷回報回來。
(下午四時)
職員:「課長!!不得了了!!紅毛庄投票率達到百分之百!!」(紅毛庄位於今新竹縣新豐鄉)
長島庶務課長:「怎麼可能?!之前不是說有兩個人絕對沒有辦法去投票嗎?再去問個清楚看看有沒有弄錯!」
幾分鐘後…
職員:「課長!!紅毛庄有投票權的人有303名,實際投票303名,確認無誤了!」

x x x x x

1935年臺灣舉辦史上第一次的官辦民主選舉,雖然選舉投票資格及名額限制重重並非「真普選」,但依然是臺灣學習民主經驗的重要一步。

參與選務的人員,無不全力以赴希望可以辦好。可是在這之前,大家並沒有選舉的經驗,很多人搞不清楚狀況。於是官方除了透過各種管道宣傳投票及相關規定,也在各地舉辦了很多次的「模擬選舉」。一方面讓民眾可以實際體驗投票的情形,也讓選務人員實際看看投開票流程有沒有什麼問題。而在模擬選舉中虛構的候選人,「鄭成功」可是常常當選呢。隨著模擬選舉不停的舉辦,政見發表會馬不停蹄的進行,選情從一開始的冷淡變得愈來愈熱烈,大家也逐漸意識到,投票是如何重要且神聖的一件事。時間終於來到投票前夕,紅毛庄役場的職員們一一訪談確認轄區內居民的投票意願,大家都很想投票,只可惜有兩個人,恐怕是絕對沒有辦法去投。

一位是高齡70幾歲,住在紅毛庄崁頂的徐慶釗老先生,長年臥病在床幾乎無法起身。他在病床上閱讀臺灣選舉制度,覺得自己一定要去投票,可是病得這樣重,該怎麼辦才好呢?他也只能雙手合十,不斷的祈求。到了選舉日當天,病況竟奇蹟似的好轉,他覺得自己有好多年沒有這麼舒服了。在晴朗的天氣中吃了早飯,到了投票時間,請他的兒子準備轎子前往投票。兒子說:「爸爸,您還是在家養病吧,勉強去投票萬一有意外就糟了」。他說:「不要緊的,這一切有神明保佑,我一定要去投下神聖的一票」,接著就搭轎子前往紅毛公學校(今新豐國小)投票所。原本已不抱全員投票希望的庄長徐慶旺和其他選務人員,看到老翁前來,驚喜不已。老人家完成投票後,滿足的離去。這時距離全員投票,只剩最後一個人了。

接近投票時間尾聲時,忽然起了一陣騷動。「許穩!!許穩回來了!!!」
原來這位許穩先生,任職於秋田材木商會,在遙遠的臺中州新高郡(約今南投仁愛鄉)工作。在山區交通仍不便的時代,要趕回來投票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接到庄長電報後,他決定要回家投票!到了投票前幾日準備動身,秋田商會幹部對他說「你故鄉的村里職員都全心等待你,快回去好讓大家安心。」受到鼓勵的許穩,就這樣孤身一人穿越了蜿蜒山路,終於到達車站轉乘回到了紅毛庄並直奔投票會場。許穩外出工作時並沒有帶印章,選務人員說不要緊,只剩一個人不會弄錯,直接蓋手印就好了。但是基於對投票的尊重,他還是堅持趕回家拿印章,終於在時間截止前完成了投票,眾人喜極而泣。

就這樣,在臺灣史上第一次官辦民主選舉中,新竹郡紅毛庄達成了100%投票率的奇蹟。這個故事將永遠傳頌下去。

圖左:1935年臺南模擬投票於寶公學校(今立人國小)舉辦,不識字的人在10天的訓練後已可用片假名寫下「鄭成功」
圖右:當時鼓勵投票的標語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地方行政》(1935年10月號、1936年3月號)
《選舉美談集》(臺灣地方自治協會新竹州支部,1940)
《臺譯漢譯 臺灣地方選舉便覽》(1935)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