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認識臺灣-《福爾摩沙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

你知道觀看歷史的角度不同,可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嗎?

例如1858年清國與列強簽訂的《天津條約》,使臺灣開放包含臺灣(安平)、淡水、打狗的三個港口並允許遊歷、傳教,雖然課本會說這是「不平等條約」,但對臺灣來說,開港卻如同打開世界的窗口,當時來到臺灣的傳教士、探險家們留下各式各樣的紀錄和故事,稍彌補了臺灣在清國長期消極治理下幾乎沒留下太多記錄的缺口。

對臺灣歷史很有興趣的荷蘭作家藍柏(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整理出西方文獻中有關臺灣的文史資料並溯及臺灣開港之前,在雜誌中發表16則圖文並茂的篇章,成為雜誌中非常受歡迎的專題!
這些文章終於在今年集結出版成《福爾摩沙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這本書如同一個從世界和生活的角度重新認識臺灣的入口,來自各國的探險家、傳教士、將軍、學者、記者等等來到這塊土地,和臺灣交織出各種冒險、戰爭、貿易的故事,有感人的無私奉獻,也有經典的攝影照片和珍貴的文字記錄,讀起來像是在了解臺灣又像在看當時的世界脈動,精采的資料圖片加上作者實地考察,又是一本必收書籍啊!

一起回到過去,看看陶德帶來什麼茶、swinhoe發現什麼臺灣動植物,攝影師留下什麼美麗的臺灣照片吧!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