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以美術自娛人生的防疫醫官─倉岡彥助

撰文|余怡儒(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碩士)

倉岡彥助  入選臺展第1~4回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至今造成近545萬人染疫,近35萬人因病死亡。[1]這波疫情當中,臺灣防疫成效卓著,受到世界各國矚目,其中對確診者進行詳實疫調,是防堵疫情在社區擴大的極重要措施,而這項工作的執行者便是隸屬於疾病管制局的防疫醫師團隊。[2]無獨有偶,其實臺灣早在日治時期1903年就已出現防疫醫的職位,專職預防檢疫等相關事務。[3]

1906年,甫自東京帝國大學醫科畢業的倉岡彥助來到臺灣,擔任警察本署臨時防疫課的防疫醫官。在學時主攻傳染病學的他,隨即投入當時盛行於臺灣且困擾日人許久的鼠疫防治工作。1908年底,便發表鼠疫與跳蚤傳播關係的相關研究。[4]

倉岡彥助 資料來源: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1920。

倉岡不僅從事傳染病預防與研究,更在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中擔任講師,教授傳染病學相關知識,培養更多公共衛生人才。1918年2月,全球爆發「西班牙流行性感冒」,臺灣在當年6月由軍艦染疫開始,至1920年間至少傳播三波社區流行,合計逾92萬人染疫,4萬餘人死亡。[5]疫情結束後,倉岡奉派赴歐美考察此次流行性感冒,後於1922年榮獲醫學博士,並任職為臺北醫院院長。[6]

在研究與教學之外,倉岡也熱衷參與藝術活動。1926年2月,黑壺會以鹽月桃甫為指導而成立,起初由八名業餘美術愛好者組成,皆為各本職領域中的專家,如倉岡與於保乙彥、山口謹爾等人皆是醫學相關專業人士。[7]他們利用公暇之餘在自宅中創作,不只彼此交流繪畫技法,更在該年2月、12月假臺北博物館舉行兩次油畫展覽會。[8]第一回展覽會中,倉岡畫作被評比為凌亂的,第二回展覽會中的畫作〈雞頭〉則評為擁有強烈用色,可見其苦心努力。[9]

倉岡彥助,〈壺〉,1927,第1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1927年第一回臺展,倉岡以靜物素描〈壺〉入選,同時黑壺會十名成員中有八名入選。當時世人評比其作品畫面太過黝暗,前方蘋果跟花瓶看起來一樣,整體畫面應做更豐富明亮的處理才好。[10]是年底,日本表現主義畫家川島理一郎受倉岡彥助邀請來臺,與黑壺會成員彼此交流,並舉辦個展。[11]1928年7月黑壺會第三回展覽中,倉岡的參展作品〈淡水街〉,便出現類似川島豐富色彩的青色,[12]畫題也受到臺展所追求「地方色彩」的目標影響,而有所轉變。

畫室中的倉岡彥助,身後即為以其長子為模特兒所繪製的〈壯者〉 資料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16日,版5。

相對於《臺灣官紳年鑑》對倉岡助彥的評論:「興趣為油畫、書法、義太夫[13]等,特別是油畫一項,已達業餘畫家水準。」[14]他自己在接受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採訪時謙虛的說,雖然自己對很多藝術活動都有涉獵,但最在行的還是飲酒之道。[15]可見其在緊湊繁忙的公務之外,仍是很能享受生活的。

 

倉岡助彥入選歷屆臺展之作品,由左至右分別為第二屆入選之〈百日草〉(1928)、第三屆入選之〈相思樹の森〉(1929),以及第四屆入選之〈酒壺〉(1930)。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南國美術殿堂-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index.htm

倉岡助彥擔任防疫醫官時,便在臺灣總督府研究所衛生學部從事相關研究。上圖為研究所外觀,下圖為衛生學部內部。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衛生概要》,1913。

倉岡彥助自1922年擔任臺北醫院院長,直至1934年。圖為昭和年間的臺北病院。 資料來源:安藤元節,《臺灣大觀》,1932。
臺北醫院現今為臺大醫院舊館,設計師為東京帝大出身的近藤十郎,起初為木造建築,1912年才改為紅磚與鋼筋混凝土建造,至1920年代才真正落成,為當時東亞最大的醫院之一。其因具有文化、藝術等價值,2019年列為直轄市定古蹟。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325000001

#名單之後076

參考書目

大園市藏編,《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1920。

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

李尚仁,《帝國與現代醫學》(臺北:聯經),2008.10。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4年。

施信如、蘇益仁、曾凡真等人編著,《認識H5N1新型流感》(第三版),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2008。

《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修訂版)(臺北:臺灣大學),2015.5。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漢珍知識網。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南國美術殿堂-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index.htm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32500000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署國內即時疫調大追擊, SARS後首批防疫醫師成軍!〉,2005年8月30日,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KplNRx9vk1IAg9meu6zYFA?uaid=fT00CTL9PJKfhMEHj99Ylg

臺灣學研究中心,「從瘴癘之地到清潔之島!-館藏日治時期醫療衛生類書展」,2008年9月16日至10月26日,https://www.ntl.edu.tw/ct.asp?xItem=3359&ctNode=466&mp=5


[1] 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為截至5月25日下午2點臺灣疾管署發布之統計。

[2] 臺灣自2003年SARS疫情之後,參考美國疾病管制局編制,於2005年9月正式編組成立防疫醫師團隊,首批成員有7名,,分別來自法醫、感染、病理及內科等不同的領域專長,將投入國內疾病第一線的即時疫調工作,在第一時間找出疾病擴散原因以發展因應之道,以便更有效率防止疫情擴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署國內即時疫調大追擊, SARS後首批防疫醫師成軍!〉,2005年8月30日,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KplNRx9vk1IAg9meu6zYFA?uaid=fT00CTL9PJKfhMEHj99Ylg

[3] 〈臺灣總督府防疫職員設置〉,明治36年(1903)9月敕令第145號,《臺灣總督府職員錄》(明治44年),頁6。

[4] 倉岡彥助,〈鼠疫與蚤關係之研究〉,《醫學雜誌》73,1908年11月28日;倉岡彥助,〈蚤與鼠疫傳播之關係〉,《醫學雜誌》74,1908年12月28日。見於李尚仁,《帝國與現代醫學》(臺北:聯經,2008.10),頁41。

[5] 施信如、蘇益仁、曾凡真等人編著,《認識H5N1新型流感》(第三版),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2008年,頁91-101。

[6]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4年,頁74-75。

[7] 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頁84。

[8] 〈黑壺會展覽作品會〉,《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2月18日,夕刊版2。

[9] 舜吉,〈畫展短評  黑壺會〉,《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12月12日,夕刊版2。

[10] 〈臺展を見て 某美術家談〉,《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28日,版5。

[11] 〈川島畫伯來臺〉,《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27日,夕刊2版。

[12] 〈洋畫黑壺會  作品展  開催さる〉,《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7月8日,夕刊2版。

[13] 義太夫是淨琉璃當中的一個流派,而淨琉璃為相關三味線音樂的總稱。

[14]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頁75。

[15] 〈臺展アトリヱ巡り(十)  令息がモデルの  裸像『壯者』を描く  洋畫=倉岡彥助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16日,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