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臺灣的中秋記憶

中秋節就要到了!歡喜準備放假的同時,也來看看以前的臺灣人是怎麼度過這個團圓節日的吧!
農曆的8月15日,是「太陰娘娘」也就是月娘的生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會張燈結綵,並在月下設下「香案」,擺上月餅和鮮花水果等供品,焚香燒紙、燃放爆竹來祭祀月娘
月餅為麵粉和砂糖製成,並包進肉餡,稱為「中秋餅」。

關於月餅,大家是否聽過中國的劉伯溫以做了紅點記號的月餅傳訊「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呢?雖然這個故事缺乏信史記載,不過因為情節很有戲劇性,所以就流傳到了現代。
但即使受漢文化影響的區域,各地的中秋還是有著自己的特色。根據日本時代的記錄,古早的臺灣人也會在月餅上用紅色做記號,不過不是作圓點,而是寫一個「元」字來玩遊戲,參加者會投擲骰子來博取月餅,舊時以八月十五為「秋闈」,即鄉試第三場考試的日子,因此這個遊戲也是希望取得「秋闈奪元」的好兆頭。

中秋節對女性來說也是重要的日子。傳說女性在中秋節這天越晚睡,母親就會越長壽。
想求得良緣、子嗣或有其他心願的女性,也可以在這一天上街「聽香」祈求好運。「聽香」的方法是中秋夜時先在神前燒香默禱,表明願望或疑問,請示過出門的方向後,便持香出門,以路上所聽的第一句話來判斷吉凶。
而八月十五也是土地公的例行祭禮之一,又稱為「秋報」,除了一般的供品之外,還要特別準備「米粉芋」,也就是芋頭炒米粉,以感謝土地公的保佑,並藉由「吃米粉芋,有好頭路」的俗諺,向神明祈求保佑找到一份好工作。

中秋節真是個圓滿又忙碌的節日呢!忙著用「烤肉」這個新習俗過中秋的同時,也可以團圓賞月,喝喝酒、吃幾個月餅,來個充滿臺灣記憶與特色的中秋吧!

資料來源:《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
圖左: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二有關中秋的描述
圖右:1938年10月號《旅と運輸》雜誌封面「中秋の明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