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港都美術的率性水彩——渡邊久男

撰文│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

渡邊久男 入選 臺展第10回

1936年臺灣美術展覽會十週年的紀念盛事中,綜觀西洋畫部以風景為題的作品,大多透過平穩、和諧的手法表現寫實畫面,相較之下有幅稍微「出格」的作品獨樹一幟,那是渡邊久男首次參加並入選的〈思ひ出〉。該幅水彩畫作描寫池畔風景,凌亂的筆觸顯得很是率性,從現存的黑白影像能看到強烈對比,似能感受到狂放的南國氛圍;儘管在四百八十餘件畫作中脫穎而出,從目前已知文獻上所受到的關注甚少,大概是不太貼合當時的審美主流。

渡邊久男初試啼聲的〈思ひ出〉。 圖片來源:《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名列第十回臺展新入選者之一的渡邊久男,好不容易等來南部大報《臺南新報》的目光,卻在記者登門時出差,無奈只能由其父渡邊禎藏代勞受訪。渡邊禎藏是出身長崎縣南松浦的士族,1915年來臺進入臺北地方法院檢察局擔任書記,(註1)此後陸續服務於覆審法院、高等法院、臺中地方法院、臺南地方法院等檢察局單位,他於1932年轉至臺南地方法院高雄支部檢察局任職,落腳前金官舍。(註2)

根據報導內容,渡邊禎藏提及兒子自幼就喜歡繪畫,學生時代曾到明治神宮的外苑速寫,(註3)或許可以推測渡邊久男的童年是在日本內地生活。1935年渡邊久男進入高雄州地方課擔任雇員,(註4)至於他何時來到臺灣,又是否在臺灣接受中學校教育尚未可知。

隨著年紀增長,青少年階段的渡邊久男可能沒有向父親分享太多繪畫心得,以至於長輩的印象都還停留在早期,不過這次渡邊禎藏有記著兒子是用了六十錢的材料,在四、五天內完成〈思ひ出〉和〈港〉兩件作品。大功告成後,渡邊久男還將〈港〉送到高雄憲兵分駐所檢閱,似擔心描繪的港區景致,會違反當時開始被限制高處攝影的官方命令,(註5)結果被笑說畫中沒什麼港口的感覺,並無審查的必要,由此猜想〈港〉應該也是率性到常人難以理解吧。

高雄港區景緻一直是畫家們喜愛描繪的對象。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最終讓渡邊久男意想不到的,竟然是〈思ひ出〉獲得評審青睞。大概是受肯定而信心倍增,他又投件同年臺灣水彩畫會即將舉辦的第十回展覽會,入選之餘更獲レートン賞(萊頓獎),(註6)是由繪具會社提供的額外獎項鼓勵,在這年美術之秋中,渡邊久男可說是雙喜臨門。他參展的作品〈三都漁郊外〉,描繪朝鮮市場的風景,(註7)會不會就是不久前錯過採訪的出差期間所作呢?

話說回渡邊久男任職的高雄州內務部地方課,主管地方行政、財政、水利等事務,1940年他正式升為編制內職員後,進入屏東郡庶務課,(註8)隔年短暫至旗山郡庶務課任商工係主任,再轉往東港郡庶務課服務,(註9)1942年又回到高雄市區,在高雄州產業部上班,顯示後期他逐漸專精於地方商工相關業務。雖然1936年以後的臺灣美術活動文獻中,已未見渡邊久男之名號紀錄,但並不代表他沒有繼續創作,只是很令人好奇,究竟他還在港都留下過什麼樣的率性水彩。

位於高雄川畔前金地區的高雄州廳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名單之後344


註釋

  1. 〈渡邊禎藏台中地方法院檢察官代理ヲ命ス〉,《大正十三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四卷秘書》,1924-06-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860031。
  2. 河北傳語,《高雄州下官民職員錄》,高雄:新高新報高雄支局,1932,頁19。
  3. 〈臺展入選 臺南、高雄の喜び〉,《臺南新報》,1936-10-20(夕刊2版)。
  4.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5,頁576。
  5. 〈空中撮影取締の軍、警打合會 きのふ高雄州廳で〉,《臺灣日日新報》,1936-08-25(日刊9版)。
  6. 〈臺灣水彩畫展 けふ限りて閉會〉,《臺灣日日新報》,1936-11-23(日刊7版)。
  7. 〈第十回水彩畫展 三日間入場七千人 內地大家特別出品〉,《臺灣日日新報》,1936-11-24(日刊8版)。
  8.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40,頁609。
  9. 〈地方だより〉,《高雄新報》,1941-06-09(日刊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