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姿儀(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堀江一郎 入選 府展第2-6回
特選 府展第4回
總督賞 府展第4回
跨越十八年的尋人啟事
1964年10月《讀賣新聞》刊登了一則報導,介紹即將參加東京奧運飛靶射擊比賽的臺灣選手林文秀。而在這報導文末是段橫跨十八年的尋人啟事,林選手正在積極尋找曾任教於臺北老松國民學校的兩位老師。他與老師自戰後便失去聯繫,期待能在十八年後與恩師重逢。其中一位老師便是畫家堀江一郎。
林文秀回憶少年時成績優異,從高等科畢業後,以日本名字「林田文一」進入海軍飛機維修學校,並被派往厚木航空隊服役。戰爭結束後的九月,他返回臺灣。堀江老師在返日之前這段期間一直細心照顧他,關心他的生活。(註1)
而當時正在長崎縣佐世保市擔任早岐中學校校長的堀江一郎,透過朋友寄來的《讀賣新聞》才得知林文秀正在尋找自己。他在看到報導後回應:「他還記得我,真的讓我非常感動。因為林君以前非常調皮,印象太深刻了,記憶非常鮮明。我希望他能來佐世保,如果不行的話,我也願意親自去見他。」(註2)

在教育上有所貢獻的堀江一郎先生,又曾經在臺灣畫壇上留下什麼作品呢?
堀江一郎的靜物創作
堀江一郎本籍長崎。於1939年春天來到臺灣,直到戰後1946年返日。與許多在臺日人畫家相同,堀江一郎有著「教師」身分的本職工作。(註3)在臺灣期間,堀江先到臺北州瑞芳公學校擔任教員心得(代理教師),之後才到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以及若松國民學校擔任教職。(註4)而在本職工作之外,堀江一郎投注許多熱忱在繪畫興趣上。堀江來臺同年,靜物畫作品〈柘榴〉便入選了第二回府展(註5)。由此推斷,他在日本就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繪畫經驗。
1941年的秋天,第四回府展入選者名單公佈,堀江一郎以作品〈貝殼〉獲選了本次總督賞及特選。(註6)這幅作品以「貝」作為主題,細膩地描繪各式形狀的貝類,以似展示的方式擺放在桌面上。地中南海男曾在《臺灣教育》上發表對這次西洋畫部的評論,表示「南風原、堀江氏的作品有不含糊的強烈表現。」(註7)
而從〈貝殼〉與〈柘榴〉兩件靜物畫作品中,可以看到堀江一郎在描繪靜物作品時,擅長透過簡單的構圖方式,細膩地勾勒出靜物的輪廓及樣貌。如貝殼上的孔洞與不同的質地,深刻表現出殼面紋理的明暗變化。亦或是裂開的石榴,露出中間的隔膜與裡面飽滿的籽粒,著力於描繪葉子的姿態與果實的光影變化。

圖片來源:《第二回府展圖錄》。

圖片來源:《第四回府展圖錄》。
1942、1943年當時正在老松國民學校擔任訓導的堀江一郎,分別以〈剝製及其他〉與〈面具與人偶〉入選第五、六回府展。相較於前幾幅作品是以單一物件為主題的靜物畫,這兩件作品描繪的則是多樣物件的組合,呈現出更為豐富的畫面層次。
〈剝製及其他〉作品名稱中的「剝製」,是指將動物皮膚取下,經過處理後保存其外觀,用於標本展示。本作中央置有一隻貌似鷹隼的猛禽棲立在粗壯的樹墩上,身體微蹲、翅膀半展、頭側凝視,呈現警覺的姿態相當醒目。左側下方的鳥類體型較小,根據尾羽特有的花紋,判斷應是帝雉。畫家運用筆觸勾勒出鳥類羽毛層層疊疊的樣貌,予人生動的美感。
除此之外,畫家創作時還加入如菸斗、穿著西服的半身人像、以及毛筆刷等元素。從這些物件來看,應是當時堀江一郎在學校運用於教學的教材,推測是在教學之餘進行取材創作。
。-303x400.jpg)
堀江的另一幅作品〈面具與人偶〉,是以似拼貼手法呈現數個神情各異的人臉面具。左上方略偏中央的位置,有一幅似懸浮在牆上的畫作,畫中無表情的面具仿佛從似海螺的貝類中浮現。作品中央是印尼傳統的戲劇面具,五官鮮明且帶著微笑。左下角則有一個張口的似人臉面具,神情詭譎;右下角則擺放著一尊身著異國服飾的人偶,是一件充滿想像力的作品。值得一提,堀江一郎這幅作品中帶有的南洋色彩,反映出日本當時在東南亞征戰的時局。
除此之外,同樣入選第六回府展的作品中,有川武夫的〈納曾利面等〉也是以「面具」作為題材所繪製的作品。不同於有川武夫較為寫實的構圖及繪畫技法,堀江一郎加入貝殼、人偶等物件安置於畫面中,使整件作品呈現出充滿意象的超現實感,也展現畫家有別於之前幾件作品的繪畫風格。
。-312x400.jpg)
圖片來源:《第六回府展圖錄》。

圖片來源:《第六回府展圖錄》。
回歸教育本業的歲月
戰後,堀江一郎回到本籍地長崎繼續投身教職工作,回歸教育者的本色。不僅擔任長崎縣佐世保市早岐中學校校長,還曾為佐世保光海中學校創作校歌歌詞,(註8)陸續在長崎多所學校任職。此外,堀江一郎曾任長崎市教員組合長,積極推動教育事務,展現出他除了繪畫之外,在教育上的投注與熱忱。
在佐世保市立早岐中學校的畢業生紀念冊中,堀江校長留下:「忍耐苦難。」的簡短話語。由於現有的史料有限,我們無法完整了解堀江一郎的生平與經歷。但或許,這句話對於他而言,是在歷經困境後,回顧生命經驗的深刻體悟吧。

圖片來源:由佐世保市立早岐中學校提供。

圖片來源:由佐世保市立早岐中學校提供。
(本文撰寫時受到佐世保市立早岐中學校協助,特別致謝。)
#名單之後349
註釋
1.〈[東京五輪・あと2日]“工藤、堀江先生に会いたい” 台湾射撃選手が恩師捜し〉,《読売新聞》,1964-10-08(14版)。
2.〈恩師の一人、佐世保に 台湾の林選手、対面できそう 〉,《読売新聞》,1964-10-15(13版)。
3.〈教員免許狀授與〉,《臺灣總督府報》3718期(1939-10-2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3718a006。
4.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堀江一郎〉,網址:https://who.ith.sinica.edu.tw/search2result.html?h=8udMjtm%2FRRdulPPiRK7O8RBuImRxs5ucLTfGj4xHeWQTWYpFoDUpd0oomXxVaptO(點閱日期:2025-7-02)。
5.〈第二囘府展の審查終了 目につく興亞色に滿ちた畫題 東洋畫三四點西洋畫七十點入選〉 ,《臺灣日日新報》,1939-10-25(7版)。
6.〈特選に十一氏 總督賞は高梨勝瀞氏外三氏へ 第四囘府展幕開く〉,《臺灣日日新報》,1941-10-27(3版)。
7.地中南海男,〈洋畫部を觀て〉,《臺灣教育》473期,1941-12,頁77-79。
8.校歌見:佐世保光海中學校〈校歌〉,網址:https://www.city.sasebo.ed.jp/jh-koukai/asp/one_html_ver2/pub/default.asp?s_id=67&c_id=146(點閱日期: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