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1日,嘉南大圳開工

1920年9月1日,臺灣史上最大規模水利工程「嘉南大圳」動工,到今天(2020年9月1日)剛好一百年!!

這個將原本貧瘠的嘉南平原大量只能依賴自然降雨的「看天田」,搖身一變成為肥沃大榖倉的重大工程,翻轉了嘉南平原的百年命運,更深深影響整個區域的經濟體系、甚至臺灣整個島嶼的農業結構至今。在嘉南大圳開工滿百年的今日,一起來回憶這個影響臺灣至今的重大工程。

嘉南大圳從1917年臺灣總督府土木局技師八田與一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開始,並經過諸如工法、資金等重重困難與一年的籌備,終於在1920年正式動工,成立嘉南大圳組合進行建設及營運。由總督府土木局長山形要助兼任管理人,八田與一為建設部長,於1920年9月1日開工。之後又修改規約,由原臺南州知事枝德二專職擔任管理人、原總督府土木局土木課長筒井丑五郎專任技師長,八田與一則專注在烏山頭工程部分,之後擔任烏山頭出張所所長。

整個大圳的建設工程十分複雜,主要分為烏山頭水庫、烏山嶺隧道、取水、給水、排水、防潮防洪等工程,這些工程分頭進行,中間還曾發生工程因日本本土發生關東大地震延緩、以及挖到天然氣引發爆炸造成五十多人傷亡的意外事件。原訂六年完工的大圳,經歷了金融風暴裁員、工安事件、變更設計、追加預算、工期延長等等事件,到正式通水舉辦完工儀式,已經是10年後的1930年4月。而這些設施至今大半仍運轉中,只要在嘉南平原的鄉間,不難發現隨處可見的灌溉渠道。

這個舉世罕見規模的超大型水利計畫,覆蓋了橫跨雲林嘉義臺南的廣大貧瘠土地,形成了我們對南部一片綠油油的印象,背後是許多人的犧牲和努力,以及說不完的故事。而大圳的存在,有著各種不同觀點的解讀,是殖民者壓迫的工具?還是改善農民生活的工程?歷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千絲萬縷交織而成的面,隨著記憶一點一點的尋回,我們才能更加了解這一切。

推薦大家在嘉南大圳動工百年、通水90週年的2020年,閱讀將嘉南大圳的建設放入歷史脈絡,全面了解大圳帶來的轉機以及正負面影響的《圳流百年》,透過百年大圳映照出的多元面貌,一起感受這塊土地如水流般循環影響的歷史脈動

圖:八田與一(左中站立者)於嘉南大圳工地現場主持祭拜儀式影像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