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洗練出新竹州一方風景的李澤藩

文/黃博鈞、江沛豫

李澤藩 入選 台展第2~4回,府展第1、2、3、5回。

「虎死也要留皮!」

1986年,80歲,從腦血管栓塞的病症復原,卻已行走不易的李澤藩,在家人的提醒該休息時,這樣回應著。他正在畫室面對著全開尺寸的畫紙,讓記憶流進筆尖顏料,認真地集中意識,畫的是新竹過往的城鎮風景,《孔子廟》。[1]

李澤藩,《孔子廟》,1986,紙本水彩,80 x 117 cm

李澤藩,以水彩畫及其熟練的「水洗技法」,創作了無數幅精彩畫作,其中不乏以新竹景物為題的作品,因此不僅是藝術,對新竹在地文史也是重要參考。初次觀看李澤藩的作品,很容易會被作品中接壤土地的真摯情感、藏而不發的力道深深吸引。畫作中用心經營的前景,常使觀看畫作的我們,感覺到自己彷彿就站在畫家身旁。

喜歡運動,喜歡創作,喜歡教學,喜歡觀察。從1926年開始,李澤藩在新竹第一公學校、新竹師範學校、臺北藝專、臺灣師範大學等校教書。長達近60年的教學生活,李澤藩總自許是「藝術教育家」,將他細心觀察環境人事物的生活態度,引領至繪畫領域,不停地創作及研發,亦留下了多種美術教學方法,教學時和學生亦師亦友,不僅自己從教學裡收穫許多,也讓非常多的學生得到啟發。

「不要想自己有天才,最好還是實際地去努力」,「繪畫的韻律與生活相關,所以要有真實的生活和思想才是根本之道」,李澤藩對新竹師範學校的學生們說著。[2]

李澤藩使用過的畫具,被展示於李澤藩美術館

1907年6月5日出生於新竹市武昌街,考慮未來待遇和家中經濟,求學時選擇了臺北師範學校,原本熱衷田徑運動的他,在此時遇見讓他投注畢生心力的繪畫。當時從巴黎回來不久,抵達臺灣授課的石川欽一郎,擔任了李澤藩的美術教師,單是看著他佈置在美術教室的作品已讓李澤藩著迷,石川並常在課堂上以自繪的寫生作品作為教材來解說。「忘不了其中一張學校附近公賣局工廠圍牆的寫生作品,牆下水溝流出來的水不斷地冒煙,緩緩地上升,非常美,表現的巧妙深深地觸動了我」,[3]李澤藩說。

與石川欽一郎的師生機緣,讓他開始開始了繪畫創作。這份情誼,直到李澤藩70歲時出版的畫冊自序仍寫道:「石川先生過去常到新竹寫生,他喜愛相思樹以及鄉下的純樸景色,想起當年跟隨著他拿畫箱、裱畫紙、撐陽傘、灌水壺的情景,仍歷歷如繪」。[4]

如同石川欽一郎,李澤藩畢業後,回到新竹開始了美術教學生涯,自身也創作不輟,時常在桃竹苗各地寫生,積極參與且入選了各式美術展覽會,在22歲時,作品〈夏の午後〉就成為了台展第二回的入選作品。後續的台展、府展及國民政府來臺後舉辦的全省美術展、全省教員美術展、台陽美展也都有入選紀錄,亦不乏得到優選、特選的成績。

「用我們眼可看的現象究實有生命保藏在物象裡的寫生,應有看破內面的生命力才好,所以寫生不要只用肉眼處理物象,還要用頭腦心魂的作用。」[5]1949年,李澤藩編寫的美育要論提到。

李澤藩,第二回府展入選《馬武督連山》,1939,紙本水彩,57 x 69 cm

師承石川,李澤藩在近30歲時的畫作,則開始從石川的基礎中長出個人的風格。出現了筆調粗獷的錯疊線條,堅韌而扎實;提高彩度的紅黃藍綠的使用,透出了表象之下的生命力;「觀察自然、把握靈感、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表現到底」,[6]在1950年代,李澤藩開始發展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水洗」技法,使得色彩變得更加細膩,空間更加緊密,晚期更因為「水洗」技法,以前面提到的《孔子廟》為例,作品遠景的山因為「水洗」顯德更為深邃,雲和水氣的流動好像就在眼前,內含的生命力深深打動了作品前的我們。

直到晚年,仍不喜歡被稱為畫家的李澤藩,還是喜歡別人稱呼他「李老師」。因為美術老師不僅要自己會畫,還要能讓學生會畫、喜歡作畫,有技能的傳授,還有心靈和情感的連結。一生中創作無數,包含了各種鮮活的玫瑰花畫作、新竹城鎮風貌、自然與山景等作品。在校園與家庭裡,情感也與親友、學生深深牽絆,除了畫作,親友為其留下的各篇文章、報導、評論和研究,還有目前仍座落於新竹武昌街的李澤藩美術館,持續將李澤藩留下的美與精神,如水洗技法般,浸渲層疊在新竹的城市肌理之中。

李澤藩,第一回府展入選《午後(關帝廟內)》,1938,紙本水彩,53 x 64 cm

#名單之後002

註釋:

[1] 參見李季眉,〈他,不只是李遠哲的父親〉,收錄於氏編,《李澤藩:一位偉大的父親、藝術家、教育家》(新竹市:李遠昌印,1990),頁129。

[2] 參見林錦堂,〈我所知道的李老師〉,收錄於李季眉編,《李澤藩:一位偉大的父親、藝術家、教育家》,頁35。

[3] 參見黃光男,《臺灣畫家評述》(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1998),頁59。

[4] 參見李澤藩,《李澤藩水彩畫選集》(新竹市:李遠昌印,1976),〈自序〉,頁1。

[5] 李澤藩,《美育要論》(新竹市:李澤藩美術館,1949,油印本未出版),頁76-77。

[6] 廖雪芳編著,《當代藝術家訪問錄》(臺北市:雄獅,1980),卷2,〈畫風堅實的水彩畫家李澤藩〉,頁162。

參考資料:

李季眉編,《李澤藩:一位偉大的父親、藝術家、教育家》,新竹市:李遠昌印,1990。

黃桂蘭,《李澤藩藝術作品形式之研究》,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論文,2002。

李澤藩美術館:www.tzefan.org.tw/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