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美味糖果餅乾的製造者——府城畫家曾添福

撰文|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

回顧臺南戰後初期的美術發展史,有一位畫家的名字雖常被提及,與其相關的研究著述卻付之闕如,彷彿消失了一般。他就是共同發起臺南美術研究會的曾添福,不僅曾擔任該會理事,還參與臺灣南部美術協會的籌備。照理說在美術圈應該頗為活絡的曾添福,如今所見之作品大多僅是圖錄中幾幅黑白影像,當中究竟發生什麼轉變呢?

曾添福與其以臺南東嶽殿前街景為主題的畫作。 圖片來源:曾俊雄提供。

生於斯的土地熱愛

1912年出生的曾添福,對於繪畫的興趣應是始於公學校時期,雖因家庭環境而未能繼續升學,所幸懷抱的夢想尚得以延續,其中或許該歸功於影響南部美術界頗深的廖繼春。曾添福在工作之餘自學油畫,幸運地受廖繼春指導,並加入臺南洋畫研究所,1932年間以「曾福四郎」名號參與第一回展覽會,這大概是曾添福作品首次向大眾亮相之時,隨後接續兩次的展覽會都有豐富出品。(註1)

1934年曾添福作品〈大東門〉的落款為「SOFUKUSHIRO(曾福四郎)」。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1934年第八回臺展結束之際,臺陽美術協會成立於臺北,臺南美術界也有對應的「十二人社」誕生,由廖繼春、御園生暢哉、許錦林、曾添福、趙雅祐、陳本農、鳥羽廣司、秋本好春、副島千里、青木婧、押元輝夫、湯川臺平等人組成,(註2)包含部分臺南洋畫研究所的成員,只是並未見接續活動紀錄。而曾添福從1935年開始第一回臺陽展後,(註3)連續數屆皆有作品入選,在第八回臺陽展還獲頒南方美術振興會賞,1943年第九回臺陽展還被推薦為新會友,再加上臺陽美術協會十周年記念展,算是日本時代臺陽展的熟面孔。(註4)

曾添福(右三)與廖繼春(左三)等畫家合影於臺南公會堂。 圖片來源:曾俊雄提供。

在民間美術團體交流下逐漸累積畫功,1942年曾添福終於獲官展肯定,作品〈朝の庭園〉入選第五回府展,此時他因皇民化運動更名為佐佐木添福,在美術界的名號也改成佐佐木福四郎,隔年他又以〈綠蔭〉在第六回府展中取得好成績,同樣是在臺南神學院中取景。綜觀曾添福的繪畫主題,幾乎都圍繞於府城風光,包含城門、寺廟、街道、庭園等,一方面可能是受廖繼春影響,但從數量可觀來看,應該更多是源於他對於故土的熱愛。

〈朝の庭園〉取景是在甘為霖牧師館東南側一隅往北看向巴克禮牧師館。 圖片來源:《第五回府展圖錄》。
〈綠蔭〉取景自甘為霖牧師館西北側一隅往東看向巴克禮牧師館。 圖片來源:《第六回府展圖錄》。

那個很會畫圖的菓子商

曾添福自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今南大附小)畢業後,先進入日本人的食品會社工作,1936年間獨立開業,(註5)創設美陽軒菓子店,專門製造羊羹、米菓(オコシ)、糖果等,除了清水町二丁目128番地的工場,爾後增開店舖於大正町通(今中山路),同時販售明治製菓及森永製菓的產品。其中美陽軒利用熱帶果物特有風味製造出的鳳梨羊羹和文旦羊羹,還在1939年第十一回全國菓子品評會中獲得二等賞,(註6)同年還參加彰化及花蓮港的土產品展覽會,可謂遠近馳名。(註7)

美陽軒位於大正町通的店舖。 圖片來源:曾俊雄提供。

菓子的可口固然重要,但商品視覺設計亦是關鍵,美陽軒的商標、包裝及廣告皆出自曾添福之手,目不暇給的精彩圖樣深深吸引消費者,成功地將美術長才與商業設計結合。美陽軒蒸蒸日上的生意,使曾添福後來成為臺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及臺灣省糕餅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常務理事,(註8)還出任臺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監事,(註9)另外更於高雄開設美陽軒分行。

日本時代美陽軒頗負盛名的羊羹產品。 圖片來源:曾俊雄提供。
二戰後美陽軒生產的綜合餅乾罐。 圖片來源:曾俊雄提供。

在經商忙碌之餘,曾添福仍兼顧他所熱愛的美術活動。日本時代曾短暫留學東京,可惜受戰爭影響而被迫中斷進修,二戰後接連入選第一屆至第三屆臺灣全省美術展覽會,1952年更與郭柏川、謝國鏞、趙雅祐、張炳堂、沈哲哉等畫家一同發起臺南美術研究會,並協助籌備臺灣南部美術協會,曾於1954年的第二屆南部展中展出。(註10)

然而不久後,曾添福看似順利的人生竟迎來劇變,1957年由於替商場好友擔保遭拖累,家產全數被法拍,精神大受打擊下中風倒地,他從此無法拿起彩筆繼續畫下地方景致,世人再也品嚐不到美味的水果羊羹。在醫藥仍未發達的年代,曾添福經家人悉心照顧下,最終於1974年離世,不過他所遺留的豐富剪貼簿資料與相簿影像,可能成為重新點亮臺南美術史研究的新曙光。

曾添福生前留下日、臺重大美術展覽相關報紙的剪貼簿。 圖片來源:曾俊雄提供。

#名單之後118

註釋

1. 《曾添福剪貼簿(02)》,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編號:289_w_ap_002-017;〈臺南洋畫研究所洋畫展〉,《臺南新報》,1933-04-15(夕刊2版);〈臺南洋畫研究所展を覽る〉,《臺南新報》,1934-04-18(夕刊3版)。

2. 〈臺南美術界に 十二人社誕生〉,《臺南新報》,1934-11-28(日刊7版)。

3. 〈臺陽美術協會展 入選畫發表〉,《臺南新報》,1935-05-03(夕刊2版)。

4. 臺灣藝術社,〈寫真グラフ〉,《臺灣藝術》,3卷6號(1942-06),頁2;〈臺陽展受賞者發表〉,《臺灣日日新報》,1943-04-30(日刊3版)。

5. 臺灣總督府鑛工局,《工場名簿》,臺北:臺灣總督府鑛工局,1944,頁246。

6. 臺南商工會議所,〈臺南商工會議所錄事〉,《臺南商工會議所會報》,2卷4號(1939-06),頁8。

7. 臺南商工會議所,〈臺南商工會議所錄事〉,《臺南商工會議所會報》,2卷3號(1939-05),頁41;臺南商工會議所,〈臺南商工會議所錄事〉,《臺南商工會議所會報》,2卷4號(1939-06),頁8。

8. 臺灣省糕餅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臺灣省糕餅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四週年紀念附全省會員錄》,臺北:臺灣省糕餅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1952,頁15。

9. 臺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臺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四十年誌》,臺南:臺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1953,頁11。

10. 劉怡蘋,《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臺南地區》,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頁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