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鹽月桃甫的臺灣三十三「印」象

撰文|李知灝(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

鹽月桃甫 審查員 臺展第1-10回  
府展第1-6回

綜觀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發展史,鹽月桃甫可說是相當特殊的存在。他是當時美術教師裡留下最多綽號者,這是由於他特別的穿搭而被稱為「西洋乞丐」,以及沉穩的態度而被學生形容為「西伯利亞凍原」,或稍稍尊敬一點稱其「凍原先生」。(註1)除此之外,他也是唯一一個官方委託繪製全臺灣名勝風景印的畫家,在當時完成的三十三枚風景印至今多數仍可作為臺灣各地名勝的代表。

鹽月桃甫。 圖片來源:蔡雲巖家屬藏。

鹽月桃甫(1886.2.27-1954.1.30),日本宮崎縣出身,本名永野善吉,後入贅為鹽月傳次郎的婿養子而改姓鹽月。1904年宮崎師範學校畢業後,輾轉於當地多所小學擔任訓導。1907年入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求學,三年畢業後於大阪市、愛媛縣任教。1921年抵臺擔任臺北州州立臺北中學校(後改名臺北第一中學校)教諭,並曾擔任臺北商業學校囑託、臺北帝國大學豫科講師。(註2)鹽月桃甫還在1927年與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木下靜涯等人合作創辦「臺灣美術展覽會」,並親自參與西洋畫部的作品審查。

1931年,臺灣總督府遞信部為了宣傳臺灣的名勝景點,計劃推出紀念郵戳(當時稱「風景印」),並委託鹽月桃甫設計。他在同年八月,以一個月的時間親赴全臺各地取材,最終創作了一百一十九個圖案,(註3)經審查後製成三十三枚風景印。(註4)這風景印的圖案精選了臺灣各地的代表性景點,透過簡約而富藝術感的線條與構圖,他成功地將臺灣的山川湖海、人文建築,甚至是日常風貌濃縮於方寸之間,使這些郵戳不僅具備郵政功能,更兼具藝術價值。

鹽月桃甫設計臺灣風景印。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日治時期繪葉書」,經後製拼貼。

相較於同時期的風景印多以具象方式呈現當地代表景物,鹽月桃甫的作品則突顯了他對當地的印象。其設計不以筆直銳利的線條與色塊見長,而是充滿手繪感,帶有類似早期漫畫的樸拙風格。在當時的報導中,鹽月桃甫強調自己嘗試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臺灣最獨特、最有魅力之處。(註5)這三十三枚風景印的圖案內容涵蓋臺灣各地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物,例如新店溪碧潭與泛舟、淡水的中式帆船、觀音山與英國領事館等呈現特殊地景,又如北港的媽祖像、新高山的帝雉則展現特殊紀念物。部分內容則帶有一點歷史記憶與想像,如安平風景印用荷蘭人展現過去的歷史,澎湖風景印則呈現有如在海底的龍宮城表現當地的特色。

鹽月桃甫設計「安平」風景印。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日治時期繪葉書」。

在圖形的視角上,除透視角度之外,部分借用傳統山水畫的多點視角,或是接近現今空拍的俯視角度來繪製,如魚池(日月潭)風景印採俯視角度繪製執杵原住民、蘇澳與高雄風景印則以全景環視的方式繪成。在風景印外框鹽月桃甫也展現其巧思,如阿里山風景印外圈以年輪表現、嘉義北回歸線外框為太陽、臺東風景印以原住民的壺為外型,屏東風景印則以高屏溪鐵橋排列成別具風味的方框。這些特殊的內容、視角與創作巧思,讓鹽月桃甫這組風景印成為臺灣歷史上極具價值的作品之一。

鹽月桃甫設計「臺東」風景印。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日治時期繪葉書」。
「臺東」風景印當中兩名原住民騎於印度牛上的組合亦見於鹽月桃甫第五回臺展作品〈構圖(之二)〉。 圖片來源:《第五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當中最特別的是「恆春」風景印,鹽月桃甫自己描述在大尖山下四時綠茵的墾丁牧場,看到有如神之使者的「印度牛」與羊群,像是和平的象徵。「這裡有永久的春天,這裡有永久的和平,這裡是永久的神之樂園。」(註6)當時在「恆春種畜支所」(今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正嘗試培育來自印度的康古拉牛(Kankrej Cattle),其高又長的牛角成為足以識別的特徵。鹽月桃甫對此地的熱愛,讓他在之後的第八、九回臺展陸續推出〈カンクレージ(印度牛)〉、〈黑潮〉等作品,同樣也是以牧場附近的牛羊群為主角,也可說是這趟為風景印取材的旅程讓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鹽月桃甫對「恆春」風景印的創作自述。 圖片來源:塩月善吉,〈臺灣名勝スタンプ〉,《臺灣遞信協會雜誌》125期(1932-06),頁32。
鹽月桃甫,〈印度牛〉,1934。 圖片來源:《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鹽月桃甫,〈黑潮〉,1935。 圖片來源:《第九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這三十三枚風景印,就如同三十三幅縮小版的臺灣畫卷,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臺灣風貌,也展現鹽月桃甫全心投入藝術創作,自由揮灑畫筆的意念。他在這些風景印與畫作裡,運用臺灣鮮明的風情,展現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名單之後342


註釋

  1. 王淑津,《南國‧虹霓‧鹽月桃甫》,臺北:雄獅,2009,頁26-30;「鹽月桃甫:再探一位被誤解的藝術家與教育家——小松孝英X王淑津X邱函妮」活動簡介,網址:https://reurl.cc/VYyEDR(點閱日期:2025-06-26);「『鹽月桃甫』紀錄片電影・預告篇」,網址:https://youtu.be/WH3LQfIBzds(點閱日期:2025-06-26)。
  2. 鹽月桃甫相關生平見〈塩月善吉任台北高等學校教諭、俸給、依願免官〉,《昭和六年一月至三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1931-01-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63034。
  3. 〈本島名勝スタンプ 圖案愈愈成ろ 十日遞信部で鑑定會 押捺は一月一日から〉,《臺灣日日新報》,1931-12-11(7版)。
  4. 原先審查通過三十枚為:臺北、基隆、草山、北投、新店、淡水、蘇澳(以上為臺北州)、新竹、角板山、大溪、南庄(獅頭山)、苗栗(以上為新竹州)、臺中、彰化、霧社、日月潭(以上為臺中州)、嘉義、阿里山、臺南、安平、北港、新高山(以上為臺南州)、高雄、屏東、恆春、鵝鑾鼻(以上高雄州),以及澎湖、花蓮港、臺東。後來追加了關子嶺、宜蘭(龜山島)、新城三枚,總計三十三枚。
  5. 橋本としはる,〈臺灣の名勝郵便スタンプ〉,《臺灣遞信協會雜誌》121期(1932-02),頁69。
  6. 塩月善吉,〈臺灣名勝スタンプ〉,《臺灣遞信協會雜誌》125期(1932-06),頁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