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i Tâi-gí 6 黃土水是「N̂g Thôo-tsuí」,m̄是「N̂g Thóo-suí」;更正兼談「名從其人」的原則

【Ài Tâi-gí 6 黃土水是「N̂g Thôo-tsuí」,m̄是「N̂g Thóo-suí」;更正兼談「名從其人」的原則】(文長,歹勢)
愛台語6 黃土水是「N̂g Thôo-tsuí」,不是「N̂g Thóo-suí」;更正兼談「名從其人」的原則。
2022元旦還是開工阿,繼續做去年(!)最後二日開始做的黃文雄(Peter)先生文章整理工作。半夜要收工時,突然我先生陳弱水說胡慧玲學妹臉書換成甘露水的照片,還特地拍說明牌。我因為有點記掛到底黃土水的台羅有沒更正,便看了一下,嚇一跳。由於甘露水有很多人會拍照,我有請館方盡快修改,應該是團隊實在太忙了,還沒改。開幕之前館方團隊忙到不可想像(如連續幾天沒回家睡覺),開幕後更是忙,常有意外狀況要處理。
館方最慢會在本週二抽換(感謝!!)。由於已經有不少人看過,我想我有必要寫一篇貼文說明,免得大家以為要讀「N̂g Thóo-suí」,也藉這個機會,談一下人名的唸法,以及作為最高原則的「名從其人」。
「黃土水」,我一向讀白話音的「N̂g Thôo-tsuí」,記者會或開幕後,研究團隊吳俊瑩君在臉書貼出甘露水,照片前方有說明牌,看到標「N̂g Thóo-suí」,嚇一跳,趕緊問為何如此標?台羅最後的檢查是鄭順聰老師負責的,於是我和鄭老師透過臉書訊息討論,後來直接用電話講。我說按照台灣民間一般取名「水」的叫法,如「金水」、「木水」等,都是白話音「tsuí」,當然我了解鄭老師根據的原則──人名一般用文讀。這沒錯,不過,另外有一個更高的原則是「名從其人」,如果黃土水的父母叫他「thôo-tsuí」,或他本人自稱「thôo-tsuí」,我們就不能用文讀音來稱呼他。我說我是憑直覺,以及台灣民間的習慣叫法,並沒有具體證據。我也和鄭老師說,蔣渭水的水讀「suí」,應該是出自歷史上的「渭水」,必須用文讀,不讀白音。我猜測說不定是老先生取的,或漢學阿(hàn-o̍h-á)的老仙……e取的。我說,記得看過Flora RL(林佳潔)老師在臉書提到有教過黃土水的曾孫女,他的後代還在,或許可以問到。鄭老師很積極、認真,開幕那天黃土水的後代家屬有來,鄭老師親自詢問,確認是讀「tsuí」,就此定案!感謝鄭老師!

台語在講時必須變調,除了最後一個字讀原音外,其他都要變調;但若名詞很長,可斷開讀。以後有機會再寫一篇關於變調的小文,在這裡簡單講,「水」若讀文音「suí」,「土」也要讀文音「thóo」,如「鄉土」的「土」,第2調,變調後是第1調,黃土水就要讀為「7-1-2」,和「N̂g Thôo-tsuí」的「7-7-2」第二個字有差別。7-1-2的「N̂g Thóo-suí」的「土」讀如「土地」的「土」;7-7-2的「N̂g Thôo-tsuí」的「土」讀如「土豆」(花生)的「土」,若這樣來分辨,並不難記住。這是台語「非入聲字」的變調原則:5—>7─>3─>2─>1─>7。有機會再向有志學好台語的年輕人提示變調「秘訣」。
台語因為有「文白異讀」的特色,也就是很多字(不是全部)有讀冊音和白話音的分別,因此何時要讀文音,何時要讀白音,就是問題所在。一般而言,文言文、詩詞、專有名詞都要用讀冊音來讀,姓名也是如此,但姓名有個更高的原則,也就是「名從其人」。歷史人物一般就是文讀,因為我們很難知道他/她在「歷史現場」如何被叫。但有少數人物,就會流傳下特別的讀法,代代相傳。
舉個比較近的例子。讀歷史的人都知道陳寅恪,他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如果要我說我自認在研究上有受到誰的啟迪和影響,我會說是陳寅恪。我一進台大不久,就知道陳寅恪要讀「ㄔㄣˊㄧㄣˊㄑㄩㄝˋ」,記得大一上中國通史,鄭欽仁教授在黑板上寫陳寅恪(ㄎㄜˋ),卻讀「ㄔㄣˊㄧㄣˊㄑㄩㄝˋ」,之後也聽其他老師這麼講,我們這些有志於歷史研究的同學就都知道「ㄎㄜˋ」 要讀「ㄑㄩㄝˋ」。即使到今天,如果有歷史系學生稱他「ㄔㄣˊㄧㄣˊㄎㄜˋ」,我想他會「被皺眉頭」 或被暗地認為「不上道」。陳寅恪是江西人,據說這是他父母這樣叫他,他也這樣自稱,所以大家就這樣稱呼他。一個典型的「名從其人」的例子。
歷史上的人物,若用台語來講,基本上就是讀文音。舉個假設的例子,如果前總統陳水扁不是當代人,是遠古時代的人,我們在歷史文獻上看到「陳水扁」這三個字,就是要讀「Tân Suí-pián」,不會有人讀成「Tân Tsuí-pínn」;但他是當代人,父母這樣叫他,他也這樣自稱,所以「Tân Tsuí-pínn」就是他的名,不能做它讀。就算父母讀錯你的名字,那就是你的名!
這次展覽的前輩畫家有25歲就過世的陳植棋(Tân Si̍t-kî)。「植」有兩個讀法,「ti̍t」(如植物園)與「si̍t」(讀如殖民地的「殖」)。我過去讀「ti̍t」,這次才知道家屬讀「si̍t」,那當然就是他的名了。由於自己講「Tân Ti̍t-kî」講慣了,去年最後一天(12/31)接受公視台語台訪問,一時改不太過來,要讀「si̍t-kî」時調抓不準,其實就是比照「殖民地」的「si̍t-bîn」就對了。在此特地提一下:植有兩種唸法,但根據《彙音寶鑑》殖則只有「si̍t」一種讀法。
寫太長了,就此收筆。發現上面三個例子陳寅恪、陳水扁、陳植棋都姓陳。姓陳的人真多,若合成一國,人口規模大概和法國有得比吧?哈哈。
最後,祝福大家新年平安順序!!
(臉書朋友可能感到疑惑:為何我那麼晚才發現?原因是12/18開幕演講之後,我回頭補救嚴重耽擱的工作,到現在都還沒有時間去看展覽QQ。)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