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臺府展評審中的奧斯卡獎得主:和田三造

撰文∣孫淳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助理教授)

審查員 臺展第5-6回﹑府展第4回

圖 / 鄭辰穎

強調「地方色彩」的臺府展中,和田三造(1883-1967)並不是如今特別引人注目的評審,然而他卻是第一位關心「色彩」原理的日本現代洋畫家,他的著作集結出版的《配色事典》,近百年來成了色彩學領域的聖經。

和田三造是黑田清輝的「白馬會」直系門生,他的東京美術學校同窗有青木繁、熊谷守一和山下新太郎等,可說是「同學少年多不賤」,各個表現非凡。和田三造在日本第1回(1907)官展「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獲二等獎(首獎從缺)的《南風》,以經歷暴風雨漂流至伊豆大島的親身經歷為題材,彼時日本社會正陶醉於日俄戰爭勝利後的振奮中,《南風》被認為表現出「開朗勇敢且浪漫」的時代精神。1909年和田三造獲日本文部省公費留學法國,得以親炙法蘭西與歐洲名作,至一次大戰(歐戰)開打才返日本,船經印度、緬甸及印尼途中,東南亞的紋樣、裝飾等工藝也引起了他的興趣。1922年他接到一項重要的官方委託,繪製預定於1926年落成的朝鮮總督府「新館」中央大廳壁畫《羽衣》、《金剛山傳說》等三連作。融合日本傳統的「羽衣」(天鵝)降生與朝鮮金剛山的天女傳說,顯然是彼時日本提倡「內(地)鮮融合」、「日鮮同祖論」的殖民策略。(註1)除去針對殖民主題的批判,我們仍可見到和田三造此連作中融合了法國象徵主義前驅夏凡那(P. Puvis de Chavannes, 1824-1898)的低反差色彩、先知畫派德尼(M. Denis, 1870-1943)的色塊平塗趣味。這些色彩韻律,似乎形成了和田三造後來開發的大正、昭和時代配色運用的基調。

圖1. 和田三造,《南風》,油彩,151.5×182.4cm, 1907,國立近代美術館,東京。
圖2. 和田三造,《金剛山傳說》,三聯作壁畫,1922-1926,韓國中央博物館,首爾。

受邀擔任台展評審,和田三造受訪時表示「審查要領是地方色(ローカルカラー(local color)或參酌本地先輩的意見」。(註2)他在台展第5回展出的《淡水風景》,畫面上以乾刷筆觸畫出滂沱的雨線,將浮世繪式的雨線風景,巧妙地轉化到西洋畫表現的淡水河岸,很是受到好評:「不愧是大師級的畫作,有冠壓群雄之觀,自然也沒有門外漢妄加批評的餘地」。(註3)翌年(1932)展出的《風景》,畫中道路兩旁可見相思樹、椰子樹等台灣南部常見的路樹,《台灣日日新報》的主編大澤貞吉(筆名「鷗亭生」) 評論:「率真地表現出明亮、清澄的感覺,是會場上僅有的例子。……不容易入畫的景物,卻有如此非凡的表現,可見其繪畫技巧及用心之程度」。他甚至認為:「臺灣的畫家們應該從這件作品中,得到不少的啟示才對」。(註4)和田三造也同時被委託至阿里山等地寫生、考察或編修等,展開評審以外的緊湊行程。這一年他開始擔任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主任,延續自1927年發起「日本標準色協會」(「日本色彩研究所」前身)的精神,推廣色彩研究。(註5)有別於歐洲對色彩形成的光學原理探討,和田三造特別提出色彩運用的「民族性」特點。他的《配色總鑑:概說及其活用》書中曾有一段提到〈民族及其色感〉,他認為日本人與歐美人的「國民色」(鄉村色彩)是不同的,每個民族的色彩形成都會受自然、環境及文化傳統的影響。他以歷代的染織品為例,開發色彩的系列研究與配色的運用。(註6)

圖3. 和田三造,《淡水風景》,第5回台展,1931。

二戰前夕的和田三造曾陸續發表《昭和職業繪盡》冊頁版畫,呈現庶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歲月靜好,與發動侵略戰爭的軍國主義政府,矛盾地存在於同一時空的國度!這些引人懷舊的圖像,至今仍是和田流傳最廣的作品。

圖4. 和田三造,《金魚屋-昭和職業繪盡之四》,木刻版畫,1939,Ohmi Gallery。
圖5. 和田三造,《配色總鑑B篇第一輯》 內頁色票(左:由上而下依序為肌色、白色、蒸栗色、裏葉色、薄色)、版權頁(右),東京,博美社,昭和9年(1934)。
圖6. 和田三造原著、近江源太郎(等),《配色事典-大正、昭和の色彩ノ一ト》,東京,青幻舍版,京都,2010。 不同於其他洋畫家,晚年的和田三造不斷跨界,發展他的斜槓人生,參與映畫(電影)、舞台美術、服裝設計。由菊池寬原著改編,和田三造擔任色彩指導的電影《地獄門》,在1954年分別獲得洛杉磯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外語片及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大獎(Grand Prix),該年評審團主席恰為法國詩人、劇作家考克多(Jean Cocteau)。
圖7. 《地獄門》電影海報,原著:菊池寬、導演:衣笠貞之助、製片:永田雅一、色彩指導:和田三造,大映公司出品,1953。

#名單之後175

註釋:

  1. 據1922年2月9日朝鮮《京城日報》,總督府邀請和田三造負責總督府新廳舍的大會議室等各主要空間的天花板、牆壁的裝飾、壁畫。和田三造計完成壁畫4件,其中包含中央大廳南壁的三連作《羽衣》,以及北壁的三連作《金剛山傳說》。朝鮮總督府在1995年時,遭韓國政府拆除,目前僅餘此二件南北壁畫,由韓國中央博物館典藏。參考:鈴木慈子,〈和田三造の朝鮮総督府壁画をめぐって〉,《兵庫县立美術館研究紀要》,13(2019):4-11。
  2. 〈審查標準は 昨年より高く 迫害覺悟で嚴選 和田三造畫伯〉,《臺灣日日新報》,1931-10-18(版3)。
  3. K.Y生,〈第五回臺展を見て〉,《臺灣教育》,第352號,1931-11-1,頁129。
  4. 鷗亭生(大澤貞吉),〈第六回臺展の印象(一)〉,原刊《台灣日日新報》,1932.10.26-11.3,林皎碧譯,〈第六回臺展之印象〉,《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2001,頁213。
  5. 和田三造於昭和7年(1932)擔任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主任,參考:〈職員-圖案科〉人名錄,《東京美術学校一覧. 昭和7至8年》,東京,東京美術學校出版,昭和7年12月發行,頁78。「日本標準色協會」,參考:一般財団法人「日本色彩研究所」:https://www.jcri.jp/JCRI/sikiken/Sikiken_index.htm
  6. 和田三造編,〈概說-民族と其色感〉,《配色總鑑:概說と其活用》,東京,博美社發行,1934,頁11-12。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