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月30日,戴仁壽醫師創辦的樂山園舉行落成典禮

戴仁壽醫師(George Gushue-Taylor),1883年出生於加拿大。受到其他醫療宣教師救世救人的感動,大學畢業後決定就讀倫敦大學醫學院,成績優異,獲得了內外科、家醫科、婦產科醫師資格,通過皇家內外科院士考試,並在倫敦大學擔任教職。但他放棄了優渥舒適的生活,1911年與新婚妻子瑪嘉麗一起來到遙遠的臺灣行醫宣教,擔任臺南新樓醫院醫師(之後接任院長),任期結束後短暫休息,又接任臺北馬偕醫院院長。

剛來到臺灣的戴仁壽醫師,馬上面臨衛生不佳、傳染病和語言不通的問題。為了與病患直接溝通,他很快學會臺語,甚至為了訓練本地的醫護人員,親自編纂一本臺語發音、羅馬拼音與英文註解的《內外科看護學》,也是第一本以臺語寫成的醫學教科書。

戴仁壽醫師在臺期間,就發現痲瘋病(又稱癩病、漢生病、天刑病)不只讓病患痛苦不堪,更被家庭與社會遺棄,無法有效治療。於是他計畫籌辦痲瘋病專屬病院,經過努力的募款購地協調居民抗爭等等問題,終於在1934年於八里現址成立了臺灣第一所民營痲瘋病院「樂山園」。戴仁壽醫師夫婦決定全心奉獻於樂山園,辭去了馬偕醫院院長職務,沒想到幾年後戰爭愈演愈烈,1940年戴仁壽醫師夫婦因國籍身分敏感遭驅逐離臺。

二戰後心繫臺灣的戴仁壽醫師夫婦很快回到了樂山園,有感夫婦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將院務做好安排後回加拿大。不久後牽手瑪嘉麗女士病逝了,卻又傳來中華民國政府欲強佔樂山園土地的消息,戴仁壽醫師只能忍著悲痛強撐病體再次趕回臺灣處理,甚至曾求助於美國總統艾森豪,後來雖然保住了樂山園產權,他的身體卻已不堪負荷了,1954年4月23日病逝於回國的船上。

依其遺願,戴仁壽醫師的骨灰葬於樂山園內,並設紀念碑「誌念故醫學博士戴仁壽暨夫人」。

在樂山園落成典禮的這一天、同時也是 #國際醫師節,一起回顧戴仁壽醫師的故事,也感謝戴仁壽與夫人瑪嘉麗一生對臺灣的貢獻

圖為戴仁壽醫師與夫人,引用自 國家文化記憶庫

延伸閱讀:
戴仁壽醫師 癩園理想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