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鷹取岳陽山水畫與題畫詩中的想像世界

撰文│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在傳統的山水畫中,主要展現壯闊的山水景致,岩石狀的崇山峻嶺,或是奇形怪狀的松樹,有時也會有一道瀑布奔騰而下。但除此之外,有時也會點綴未必有精準比例的房屋、人物,還有題詩、落款。這些山水景致以外的物件,對整幅畫作有何意義?或許可以從鷹取岳陽的〈雲嶺晴江圖〉談起。

鷹取岳陽,〈雲嶺晴江圖〉,1927。 圖片來源:《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鷹取岳陽(1869.10.19-1933.11.25),原名峻,又名克明,通稱(註1)為「田一郎」,後以通稱為官方記載的名字,雅號岳陽。日本岡山縣和氣郡平民出身, 1886年於閑谷黌(註2)漢文科畢業,旋赴東京二松學舍修習漢文,同時於日本英學館修讀英文。1888年返回故鄉擔任「岡山日報社」、「中國民報社」編輯、岡山縣地理歷史調查委員。1904年赴韓國擔任「大韓日報社」、「朝鮮新報社」編輯、黃海道「德義學校」教師。1908年來臺,輾轉擔任臺中廳、阿緱廳事務囑託,1911年進入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科擔任編纂事務囑託。(註3)在臺期間撰有著作《臺灣列紳傳》、《林文察傳》,編輯《壽星集》、《臺灣孝節錄》、《大雅唱和集》、《新年言志》、《臺疆慶頌錄》等。雅好漢詩,與臺北的瀛社詩人也保持相當不錯的關係,詩作多見於《臺灣日日新報》,另有詩集《岳陽百疊韻詩》。還曾與古亭的「一厘堂餅店」合作,選唐詩名家詩句烙印在煎餅與包裝紙上,可說是將漢詩製作成文創商品的先驅。(註4)

除了詩文作品外,鷹取岳陽也是當時著名的南畫家,〈雲嶺晴江圖〉則是1927年第一回臺展東洋畫部的入選作品。畫中以傳統構圖描繪崇山峻嶺的風光,並以乾擦披麻皴展現粗放的筆法。據鷹取岳陽於《臺灣日日新報》專欄「畫室巡禮」中所述,他改以硬挺的狼毫筆作畫,期望展現蒼勁筆勢;報導照片中尚未完成的畫作,就是當年送展的〈雲嶺晴江圖〉。

鷹取岳陽與〈雲嶺晴江圖〉。 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27-09-19(3版)。

畫中以濃墨描繪松樹,白描簡筆勾勒房舍涼亭,還有文人打扮的人物,遠景則淡墨勾勒帆船與遠山。鷹取岳陽以南畫見長,強調文人趣味的抒發,而畫作的趣味則可在畫中的題詩找到線索,詩中寫道:

雲嶺晴江看兩宜,別開仙境養幽思。此心猶似長松老,惟有清風明月知。

詩中描寫帶有雲靄的山嶺與晴朗可見的江水,彷彿展開一幅仙境景象,更能沉靜思緒。而詩人的內心就如同高大的松樹一般,堅守君子高潔的志向。這當中化用了《禮記.禮器》的典故,(註5)彷彿將自己化身為畫中的文人,投射鷹取岳陽的意志。而詩末「明月」一詞,更點出整個情境是在夜間,在明亮月光的照耀下,遠山、水面與帆船清晰可見。如果沒有詩作指引,觀者不會想到這樣的山水畫面,作者想表達的其實是夜景。黑暗的夜裡,雲嶺、晴江、長松與畫面裡的文人在明月的照映下一一浮現,利用「黑暗/光明」的對應,凸顯文人與這幅映射月光的山水同保高潔的心志。由此看之,看似平凡的山水畫中也是隱藏了畫家想要讓觀者解讀的線索,讓人循著畫面與文字體會觀賞解謎的趣味。

〈雲嶺晴江圖〉局部。

而在〈雲嶺晴江圖〉中並沒有展現畫裡屋舍、樹林的意涵,但在詩人的想像裡,山林也可能是充滿生機,當中還有生物可以跟屋裡的人互動。鷹取岳陽在1921年時有一首〈題畫山水〉,詩中就寫到另一幅畫裡的房屋可能發生的故事情節。詩中寫道:

山瘦天更高,食盡虎頻乞。少婦厲聲云,我家無一物。(註6)

在這首有趣的詩作裡,描寫險峻高山中挨餓的老虎只能乞求食物。但為何老虎只能以卑屈的姿態乞食呢?因為在山林間看似無害的小屋裡,有一位令老虎也感到敬畏的人物,是一名少婦。面對老虎的乞食,少婦豪不畏懼的厲聲拒絕,表明沒有食物可以給老虎,展現無比的威嚴。這首詩更反映詩人的山水畫並非死寂的靜謐世界,在其想像裡,這一幅山水畫也可以發生如此有趣的故事,承載著無比的想像空間。

鷹取岳陽在1928年辭去在臺工作,返回日本擔任立命館大學漢學講師。(註7)此後雖與臺灣詩友仍有書信往來,但再也不見他的繪畫作品或是參賽紀錄。鷹取岳陽的身影逐漸淡出臺灣的文藝舞臺,他的藝術創作彷彿定格於那段歲月,成為臺灣文學與繪畫史中的一抹隱約記憶。而他的畫作與詩作,也留待後人進一步去體會、發掘其中的趣味之處。

鷹取岳陽轉任總督府文書課時的履歷表(第一頁)。 圖片來源:〈阿緱廳囑託鷹取田一郎編纂事務囑託ノ件〉,《明治四十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九卷甲秘書》,1911-08-2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890011。
鷹取岳陽加薪公文,在1923年月薪達250圓。 圖片來源:〈鷹取田一郎(文書起草竝史料編纂事務囑託)〉,《大正十二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二卷秘書》,1923-03-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749079。

#名單之後328


註釋

1. 鷹取岳陽在其〈大雅唱和集序〉文末署名「岳陽鷹取峻克明」(見鷹取岳陽〈大雅唱和集序〉,《臺灣時報》30號(1922-01),頁191-192。)可知「峻」與「克明」應該都是他的名字。過去日本人姓名曾有「家名(苗字、即姓氏)」、「通稱」、「名」等部分組成,因此「田一郎」應是其通稱。但在明治5年(1872)政府下令僅能選擇以「通稱」或「名」的其中之一作為戶籍登錄的名字,他當時應以通稱登錄,因此正式文書中都稱其為「鷹取田一郎」。

2. 現稱「閑谷學校」,是1666年岡山藩主池田光政設置,是日本史上歷史最早的庶民學校。所在位址被日本政府指定為特別史跡,講堂建築則被視為日本國寶。

3. 求學及工作經歷見〈阿緱廳囑託鷹取田一郎編纂事務囑託ノ件〉,《明治四十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九卷甲秘書》,1911-08-2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890011。

4. 〈無腔笛〉,《臺灣日日新報》,1926-06-25(夕刊4版)。

5. 《禮記.禮器》提到:「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描述松柏有心,才不易因為時序變化而落葉。

6. 鷹取岳陽,〈題畫山水〉,《臺灣時報》23號(1921-06),頁150。

7. 林佛國詩作〈送鷹取岳陽先生之京都應立命館大學漢學講師之聘〉,《臺灣日日新報》,1928-08-13(4版)。